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担负着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大学正在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热切关怀。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由于其在大学组织中所扮演的独特而又重要的领导角色,更是肩负着除旧布新、开拓未来、走向世界的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个使命要求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必须自觉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纪事》描述了一个当代中国大学发展的故事,也为我们观察和思考中国大学的校长角色和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视角。扩招、合并、新校区建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大学纪事》是一部近距离反映中国大学生活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在大学生活乃至知识分子题材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贡献的优秀作品。作品中的主角,H大的校长何季洲,是当代文学史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是当今国情下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此外,小说还刻划了H大上上下下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于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代高等学校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八年11月’98中国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结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和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10所会员大学及上海部分高校的校长出席了会议。本次论坛以“大学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学体制改革、香港与内地大学的交流合作”为主题...  相似文献   

6.
哲学生活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生活的要义在于灵魂的自我赋形,是基于自我教化之上的心灵转向,即把个人引向美善生活的追求。哲学生活内含着与习俗生活的冲突,这导致哲学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窘困。哲学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生存空间是大学,哲学生活的守护即对大学的守护。哲学生活传统的微弱与哲学生活的审慎,意味着审慎作为当下中国大学发展之道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复杂化”既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存与发展背景的客观写照 ,又是世纪交替、体制转轨时期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面对的现实必然。面向未来 ,中国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理智选择是恪守大学精神、积极适应社会、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较缺乏人文社科知识;职业路径上,中国大学校长来源开放性不足、流动性弱、离任选择未知性较大;履职实践上,中国大学校长受政府部门力量影响较大、自主筹资行动力较弱;专业化程度上,中国大学校长"双肩挑"现象普遍且薪资水平较低。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环境、政府与大学关系、大学校长遴选和考核制度不同。因此,要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治理局限、创新任命方式、完善评价考核,以推动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本有大学,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是中国传统的大学。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崛起于民国时期。本研究在了解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从总体层面上民国成立前后的国内外社会背景分析;以及具体层面上,国内的上层力量——政府、教育行政当局;民间力量——社会各界先进力量,即校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私立大学;国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多元影响——教会大学、留学教育、杜威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理论和学说等方面解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1.
大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大学精神的出现使大学有了生命。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时代性与民族性分别是大学精神的三大要素。大学精神的先天缺失是当前中国大学“乱”的根源之一,因此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路在于:“执本”与“变通”,内外兼修以及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2月12日,中日大学校长共聚东京,畅谈中日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此次中日大学校长研讨会是在我国教育部、驻日使馆教育处以及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大力支持下召开的。我国派出了以教育部副部长周济为首的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清华大学王大中教授、复旦大学王生洪教授、南京大学蒋树声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教授等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成员出席了研讨会。日方由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9所大学的校长参加。与会者主要围绕着三…  相似文献   

13.
瞭望     
《教育》2010,(5)
声音朱清时:改革就是让大学去行政化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大学应该引领社会文化,应该高于当前的社会需求,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大学完全可以让教授治校、让学术至上、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认为 ,2 1世纪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至少应该肩负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 ,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成为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 ,大学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清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文化精英的聚合所,大学人努力提高哲学自觉,将有助于大学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从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生命论哲学和文化论哲学探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可以推断,当代大学之道应当倡导一种“兼和”的哲学观,努力做好文化的选择兼容和会通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探寻出当代中国大学之道的真正内涵。基于此,试将当代中国大学之道表述为: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在以人为本,在和谐会通,在止于至善至真至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和分析当前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状况,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正处于失落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等社会因素影响外,根本的还在于大学教育存在的某些失误。因此,必须把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不过百年的历史。虽然中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大学思想的起点并不低,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固有的教育与文化底蕴,更重要地在于近代中国大学校长们所特有的办学思想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至中叶,是中国大学发展较快的阶段,也是学界对大学使命问题思考十分活跃的时期,国内一些名校在一批教育家的主持下,将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中国大学实际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大学独有的办学理想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不过百年的历史。虽然中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大学思想的起点并不低,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固有的教育与文化底蕴,更重要地在于近代中国大学校长们所特有的办学思想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至中叶,是中国大学发展较快的阶段,也是学界对大学使命问题思考十分活跃的时期,国内一些名校在一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当代中国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这一选择既是大学自身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走势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如何理清政府与大学关系,走创新之路成为促进大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育性、学术性构成了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因而也是大学的应然理想。大学成员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和角色定位影响着大学的教育性和学术性属性。而当代中国大学组织衙门化、大学价值官本位化、大学管理官僚化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特征。大学出现了资源危机、价值危机、制度危机、质量危机和公信危机,大学的所作所为正与社会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所期待的大学形象背道而驰,并且因公信力持续下降而正陷入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