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到约稿电话,我即打定主意婉言谢绝。毕竟退休已逾七载。年岁已近七旬,我正为着“从心所欲”而做减法卸负载呢,可不能再背新的文债了。可是,听明白是《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忌日临近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以下简称《质疑》)和“真实记录喜怒哀乐山东沂源“打工日记”成“活教材”》(以下简称“日记》)两篇消息被评为工人日报200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作品,约稿的同志希望我写点评论文字,说是当时我在评报时已经有过不少赞誉……不禁心头一热,于是冲口而出的回答变成:“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作为我国一种具有特定编采、发行范围和读者群体的新闻媒体,应特别凸现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而通讯较其他体裁更能体现这“三性”,使其可读性得到强化。企业报周期长,速度慢,在新闻时效性上与大报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必须在可读性和耐读性上做文章,以提高报纸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铜川矿工报》1970年10月24日创刊,自今走过30余年历程,开初不定期出刊,后来发展为周一刊,上世纪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3.
在第27届(201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江苏省2012年度报纸好新闻评选中,《泰州日报》刊发的通讯《巨大的鼓舞亲切的关怀——胡锦涛主席考察泰州侧记》均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上,人们通常把记者分为"大记者"与"小记者",把报纸分为"大报"与"小报"。虽然这不科学,但大家似乎都认可。我是一名小报记者,当然就属"小记者"。我认为,在社会上,"小记者"与"大记者"相比的确有差别。首先,"小记者"出门采访待遇与"大记者"有差距。一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6.
7.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08,(11):50-51
2007年6月25目,受到上百万安徽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高考分数线公布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文科分数线比预期低了很多。与此同时,文科考生纷纷对自己的文综成绩比估分时大为减少产生疑惑。次日,《新安晚报》A5版稿件《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对这一看似平常却又反常的现象进行了报道。第三天,各大媒体出现“安徽文综分数线漏统”这一消息。在当年的安徽新闻奖评选中,凭借对重大事件的敏感和预见性,《文科分数线缘何大跳水》获得了安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5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1050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9.
邓伯祥 《新闻窗》2008,(3):63-64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30日,我冒着刺骨的寒风深入到白城万宝镇的一所村级小学采访一位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20万元奖金,并把钱全部捐给了教育事业的女教师。回来后,我饱含深情地连夜赶写了一篇题为《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的通讯(原载《白城日报》2001年12月8日第一版),文章发表后,好评如潮。后来,这篇作品先后获得第11届吉林省好新闻一等奖、第16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第3届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好新闻一等奖、第5届白城新闻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1.
各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发注重企业的公共关系,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形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这样一种商业行为,当然无可非议。企业的宣传部门,除了政治宣传的任务外,也负有通过报道本企业的成就,树立企业形象的任务。但是,一旦给大众传播媒介投稿,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应当暂时变化一下,这时你的职责是记者,任务是向公众报告新近发生的对于公众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不要过多地使稿件带有公关宣传的色彩,不然,即使稿件发表了,接受这类消息的受众肯定有限;稿件明显的公关色彩,也会降低受众对事…  相似文献   

12.
周俊 《新闻通讯》2013,(7):49-50
中宣部等5部门在新闻战线中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深入基层,采写鲜活新闻,给新闻战线吹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刊发于盐阜大众报一版、在2011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的通讯《打谷场快乐“变身”停车场》,就是记者自觉转变作风,带着思考下基层,深入挖掘的一篇鲜活新闻。文章从农村打谷场上那种琐碎而不轻易察觉的细小变化切人,反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同时也透视了现今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小事情反映大主题,小作品闪现大思想。带着思考走基层 对话时代显深度  相似文献   

13.
14.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无产阶级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他的传世之作——《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人们称之为“西北通讯”。它代表着当时一种新闻文体——旅行通讯和战地通讯的发展趋势。它以从未有过的真实、完整、深刻的程度,把笔触伸向社会的各方面,在叙述中融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1日,一架价值上亿元人民币的科研样机在万米高空突然失去动力,经过35分钟的滑降.安全着落。这一事件本身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根据它来写作通讯占有独特优势,中规中矩地将事情发生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作品。但是,若想充分展示事件的戏剧性情节,用精彩的文字再现立体化的时空,就需要记者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惊心动魄35分钟》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立意与章法,相辅相成,互为表里,通讯的写作是艺术不是技术,却又处处离不开技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消息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这篇一等奖作品,确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陈力丹教授说,还有一种情况,事实可能发生在很久的过去,却是刚刚被人们发现,即“最新发现”,也有新闻价值,值得报道。事实上。很多“最新发现”已成为媒体报道的上好题材,有的还因其独特的新闻维度引起极大反响。第2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91年前的今天,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在重庆诞生》(以下简称《在重庆诞生》),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消息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这篇一等奖作品,确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杭州日报>副刊作品<1980,四位新华社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傅上伦、韩斌,编辑:莫小米)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以"新闻推动历史前行"的主旋律作品的肯定,是对以"倾听百姓心声、折射时代变迁"为理念的杭报西湖副刊的肯定,也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权威亲民办报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