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午饭的时候,驰驰见桌上有他喜欢吃的炒猪肝,便将盘子拖到自己的面前。奶奶伸出筷子想夹菜,驰驰就大声地叫起来:“这是我的,不许你们吃。”见此情景,我非常生气,但没有立即板起面孔去制止,而是装着什么也没看见,和旁人谈起同事家一个名叫皓皓的小孩。见驰驰也在专心听我们的交谈,我便故意加重语气说:“我和我们那儿的人都非常喜欢皓皓,可一点也不喜欢另一个小孩。”“妈妈,这是为什么呀?”驰驰关心地问。“因为皓皓  相似文献   

2.
沉重     
《阅读与鉴赏》2002,(1):94-94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相似文献   

3.
成功之路     
一个急于成功的人在寻找成功的路上遇见一位智者,便向他打听:“走哪条路才能够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跳蚤市场”吴纪安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已悄然涌进了学校。你瞧,有位队员把两盘旧的游戏卡,以比原价高出10元的价格卖给了小同学。他乐不可支地逢人便说:“这笔生意划得来!”类似这种私下买卖,近年来在校园里很盛行,什么明星照片、小玩具之类,经常成为学...  相似文献   

5.
一个小男孩手里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蓿大街上的商店重复地询问是否有“上帝”卖。一个又一个的店主,不是说没有,就是说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地便把他撵出了店门。  相似文献   

6.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  相似文献   

7.
走在大街上,男孩佳宝逢人便问:“你知道魔法学校吗?”从早晨问到中午,人们都摇着头说:“不知道!”佳宝很失望,他为了寻找魔法学校,两条腿都快跑断了。他再也不想回到学校去了,学校已成了他的伤心地。那天上课的时候,他在下面偷偷地看一本关于魔法学校的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不仅没收了他的书,还批评他说:“一天到晚不好好学习,尽读这种异想天开的书,有本事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下课后,同学们笑着叫他“魔法大师”。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让他伤心极了。有一天,他离开了学校,独自走上了寻找魔法学校的路。他要学会魔…  相似文献   

8.
我儿子嘉嘉已经一岁半了,今年春节到乡下奶奶家去,看放鞭炮入了迷。第一个晚上怎么也不肯睡觉,等脱了衣服后还在被窝里哭闹,一边哭一边嘴里说“叭!叭!”我不得不哄他说,睡着之后在梦里也能看到放鞭炮。这下他才不闹了。事隔一二个月之后,与他讲到做梦,他一听就说:“叭!叭!”乐得我直亲他。他还能记住哪家商店卖加力加,哪户人家有小狗。只要一经过那家商店,他便用手往里指说:“加加,加加!”经过有小狗的那户人家,总要冲着人家房门“汪汪”不停,直到那只小狗和他一起“汪汪。”他称狗为“汪汪”,称加力加为“加加”,称小鸟为“叽叽”,称汽车为“白白”。前段时间电视里播放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道出了成功的真谛一一希望就在路上,坚持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10.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砂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相似文献   

11.
活人的篓子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相似文献   

12.
《当代职校生》2012,(7):53-53
主动找事做 范天驰是一个帅气的男生,同学们都称他为小驰。小驰说,进入职场的最初感受就是“迷茫”。当很多同学还在沉迷于学生生活的最后时光时.小驰已经开始四处投递简历。很快,他收到了一家市场策划和品牌推广公司的面试通知。专业对口,加上小驰有着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他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开始闯荡职场。  相似文献   

13.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寻求解脱之法。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石砾路说:“你每走一步路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智说的去做了,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另一头,智问  相似文献   

14.
智慧套餐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在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常常把议论汇入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中,从而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可以这样说,恰到好处的议论,是鲁迅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这个手法的成功运用,可以有如下几个作用。首先,有助于表达或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种议论,往往出现在人物命运已成定局、故事情节结束之后,使主题思想更加深沉,更加哲理化,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意义。如《故乡》的一段议论:“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和闰土“隔膜起来”,宏儿和水生却“一  相似文献   

16.
清晨的街头几乎没有出租车,我站在一家商店门前等了十多分钟,心急如焚。这时,前面过来一个少年,模样像是赶早的中学生,我立即拦住他:“请问,这里有去机场的公交车吗?”他考虑片刻,回头指着拐弯处:“那里,有个站,22路车通往机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阳光爱心卡”,我除了喜欢那上面的“小鸟爱心”图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爸爸下班回家后,一看就惊喜地说:“哟,你也发爱心卡了?”原来,他同事的孩子也发了这种卡。“这有什么用?”我说。爸爸一听,对我说:“你过年时不是得了800多元吗?为什么不存上呢?”我说:“我已经存到存折上了。”这时,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递给我说:“仔细看看吧。”我接过印刷精美的宣传画,只见上面印着“刷卡有奖”之类内容,便笑着说:“你就关心抽奖,快钻进钱眼儿里了。”爸爸不动声色,向我发难道:“你知道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里曾经有一种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观”:一块普通钢板价值5美元,如果把它做成马蹄掌,便值10.5美元;如果把它做成钢针,便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便值25万美元。钢板的价值如何,全在于如何使用。一个普通人就好比一块钢板,人生的价值怎样,全在于怎样创造。一位名叫邦迪的小孩,为了救叔叔而“购买上帝”,一连跑了数十家商店,结果无望。傍晚时分,他又赶到第29家商店。店主问他,买上帝做什么。邦迪说,自己父母早逝,叔叔帕特鲁普把他抚养成人。前些日子,叔叔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不省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了。“上帝一…  相似文献   

19.
路的联想     
以前,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现在,又有人说:“世上本有路,但只因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谁说的对呢?人们在不断地修路,修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可为什么走的路却越来越少了呢?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而且路的形状、长短、质量、方向各不相同。有大路、有小路;有宽路、有窄路;有长路。有短路;有直路、有弯路;有公路,也有铁路;有通往真诚、善良和友好的路;也有通往地狱之门的路。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走出的结果就不同,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正确的路。有人爱走阳关道,有人愿走独木桥。无论是阳关…  相似文献   

20.
贾海清 《山东教育》2005,(19):12-13
语言是我们的世界。人离开了语言便不能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维,世界在他大脑中只是零碎的光色、线条。可以说,人离开了语言便不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人有一种学习语言的先天潜能,一种对语言的内在“呼唤”,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潜能,遏止了这种“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