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指南》2005,(3):38-41
家庭暴力,六成儿童受其苦!《家教周报》报道,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近日,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的反对家庭暴力系列丛书出版发布会上,有关专家呼吁,禁止父母用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方式教育子女,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6,(2):38-39
惊险游乐会损伤臻子。悠着点!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海盗船、过山车、恐怖洞……游乐场里的惊险游戏。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还有不少家长抱着孩子一起感受刺激。然而,这些惊险游戏所带来的刺激,并非人人都能承受,对于胆小体弱或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尤为不宜。  相似文献   

3.
尚巾 《家教指南》2004,(8):38-39
北京近半数学生与父母吵过架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过2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点评:这组抽象的数字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家教的警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是目前造成两代人在许多问题上不能统一观点甚至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其实,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不难填平,只要双方都能“换位思考”,就一定能彼此理解、相互尊重。别忘…  相似文献   

4.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可试!《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不少年轻妈妈反映,两三岁的孩子常常不知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欢乱发脾气,爱哭闹等。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5.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6.
小方 《家教指南》2004,(7):38-39
据新华网报道,最近,一种专门监管“人”的GPS跟踪定位器在北京受到一些中小学生家长的青睐,他们纷纷向一些提供此项服务的公司申请免费试用,希望用这个新鲜玩意儿了解自己子女的行踪,从而不用再为贪玩的孩子放  相似文献   

7.
《家教指南》2004,(6):38-39
六成自闭症患儿来自高知家庭据《广州日报》报道,记者从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中心获悉,在该中心接待的近两百名患有自闭症或有自闭倾向的患儿中,有近6成患儿的父母都是学士、硕士或博士的高知人士。有专家分析认为:那些高学历父母由于工作忙,平时没时间照顾孩子,极少与孩子交流,所以高知家庭的儿童患上孤独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家庭,而高知家庭的儿童患自闭症的比例也正在逐年上升。点评:亲情沟通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父母关爱,孩子就极易形成人格和性格方面的缺陷,诸如自我封闭、情绪消沉、怯…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8):38-39
幼儿择园有了专家指南,要参考据 《东方晨报》报道,近日上海市教委向全市家长发布了一份2006年幼儿园择园专家指南。  相似文献   

9.
尚巾 《家教指南》2005,(4):38-39
拉近“三方”距离的互动游戏,应提倡! 《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丰台二中曾组织了一个叫“成长心连心”的活动,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了十几个互动游戏,让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心灵上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三方都体验了一回沟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小方 《家教指南》2004,(4):42-43
四女生出走打工折射平时教育不足据《楚天都市报》2月24日报道,江汉区复兴五村的4个女孩于近日分别离家出走,下落不明。据介绍,13岁的小芬给家里留下一封信说:“妈妈,对不起,我到一家店子里做服务员,一个月600元,包吃包住。还有,你去学校把书包拿回来,把学费也要回来。你不用担心我,我这样也是为了帮家里搞点钱,分担你们的负担。学费一定要回来……”家长们说,4名女孩是很好的朋友,虽然离家的时间不同,但很可能约在一块儿。这些女孩家庭条件都不好,她们都比较懂事,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她们为了急于找到工作,被坏人欺骗。点评:4个女孩小小年纪就…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5,(2):38-39
《中国教育报》报道,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6,(7):38-39
切记,宝宝房间不喷杀虫剂! 《健康时报》报道,热天,很多家庭为防止蚊虫叮咬而在室内点燃蚊香或喷洒杀虫剂。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余素明提醒家长朋友:使用杀虫剂要慎重,尤其婴幼儿住的房间不要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14.
尚巾 《家教指南》2005,(1):38-39
《北京青年报》报道,11月1日,南京大学校园内张贴了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这位未署本名的“辛酸父亲”在信中抱怨儿子写信少要钱多,甚至还偷改入学通知虚报学费。不体谅下岗父母的难处,却“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该信引发了师生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尚巾 《家教指南》2005,(9):38-39
《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南岸区教委联合关工委对辖区内700名中小学生诚信状况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九成的学生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不老实得实惠。中学生的诚信问题非常严重:64.5%的人不能按时按地点赴约。对6所小学的14个班级的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小学生承认自己说过谎话,89%的小学生都曾抄过别人的作业;而小学生坦言,47%的父母有过不诚信行为,38%的小学生表示无法与父母坦诚交流。  相似文献   

16.
《家教指南》2006,(4):38-39
幼儿入园也需要“实习期”!《中国妇女报·成长周刊》报道,上海不少家长春季就把宝宝提前送进幼儿园,希望能让宝宝在正式入园前,到幼儿园里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渡期,以解决开学时的“入园不适应”问题,免得宝宝为初入园不适应而大哭大闹,甚至因不适应集体生活而产生负面影响。点评:幼儿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初入园时,由于环境陌生、老师陌生、小朋友陌生,往往会产生无助感和恐惧感,便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沉默寡言,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入园不适应症”。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而且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上海市的…  相似文献   

17.
小方 《家教指南》2004,(1):38-39
不必为“班花”“班树”评选惊诧浙江《今日早报》报道,杭州市和睦小学在校园内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二至六年级12个班的几百名学生全部参与,他们要在自己的同学中选出24名“班花”和“班树”,10名“校花”和“校树”。点评:此报道既出,自然引来一些教育界人士的口诛笔伐。不过,实际情况也许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糟糕。“班花”、“班树”当选的原因五花八门:乖孩子、仪表大方、字写得漂亮、溜冰溜得棒、办事认真负责、是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等等。这些原因反映了孩子们的审美取向,和大人们的不尽相同却自然真实,我们必须给予尊…  相似文献   

18.
尚巾 《家教指南》2005,(7):38-39
《宁波晚报》报道,宁波市江东刘氏儿童培训学校和江东实验二小曾联合做了一个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着,在家庭教育上至少有30%这样的孩子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教指南》2005,(6):38-39
新华社报道,武昌今年将在中小学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这项教学管理亨案主要是针对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学生出台的。—位“学生成长导师”可对一至三个学生进行“跟踪式”的成长指导。  相似文献   

20.
《家教指南》2005,(10):38-39
“学会感恩”并非无足轻重,“自选罚单”可以纳入家教,“白发家长”都应重新学习,“信守诺言”不能随意打折,“素质教育”不是盲人摸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