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7):83-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发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为例,探究学具操作对培养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罗永学 《甘肃教育》2005,(11):47-47
学具操作会将学生带人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用多种方法把6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3)所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匠和宽各是多少?(4)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李敬 《云南教育》2007,(9S):26-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有效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数学学具,改革数学教学的设计,并对运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技能和基本素养。根据小学生学具运用的实践操作,妙用学具、善用学具,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部颁《小学学具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使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玩”、“做”中学习.有利于实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将学具操作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进行学具操作的时机,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操作材料的选择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而不是物体的外部特征和属性.因此,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是要看学生与操作材料建立的活动和构成教学过程本质的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认识活动,如果这两种活动之间没有联系,那么直观材料也就是无益的,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分散注意力和妨碍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也并非是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生自已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学具操作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所以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培养动手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数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喜动不喜静 ,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 ,把某些数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中的各种学具就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他们就会以最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2 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感知 ,进而得到深刻的理解  在操作中 ,学具具有直观性 ,加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能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要点 ,理解知识的内涵。如我在教“角的度量”这一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时 ,我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4.
陈建国 《考试周刊》2012,(24):73-73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是要求认得快、记得牢,回忆得准确迅速,教师如何培养这一良好的记忆品质?这正是操作教学的优势之一。俗话说:口说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因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给大脑皮层建立的兴奋点留下的烙印比单纯的视听要深刻得多。也就是说,通过操作学习,动手、动脑、动口所获取的知识,不仅概念清晰,而且牢固,有些知识印象给学生终身难忘,回忆起来不仅准确而且迅速。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经验,培养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时,先让学生说说长方  相似文献   

16.
17.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发展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学具操作活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具操作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给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兴趣,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多动手操作,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素质和生理特征的发展规律的。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效果。这里正好运用一条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成语的本义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打磨玉器。数学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好扮演“他山之石”的角色。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运用“他山之石”来“攻玉”谈一点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