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豫西南新野县,传颂着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何富义的动人故事:他常年为群众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自1997年以来,自费安装了电话,开设了农技热线,只要有人拨打“6592023”,准能听到何富义为你提供庄稼义务咨询服务。因此,大伙儿称他的热线电话叫“农技110”。  相似文献   

2.
京郊有一所热衷于为农民送“免费午餐”的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近几年来,他们设立“专家咨询热线”,组织“科技大篷车”下乡,免费发放科技资料10万余份,无偿提供图书10万余册,赠送光盘2000多张,专家免费科技下乡120多人次。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锦     
陕西岐山职教中心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岐山县职教中心在办学过程中,以为农服务为己任,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在岐山故郡、麦乐营等乡镇引导农民发展大棚西瓜、特种玉米、仁用杏等高效设施农业。该县有些地方还办起了甜玉米、辣椒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供销生产经营模式。近年来,学校在职教兴农中将科技知识辐射到全县各个角落,在19个乡镇建立了乡镇农技校,再通过乡镇农技校辐射到188个行政村农技校,各个农技分校定期聘请农技人员、科技专家巡回开展果品、蔬菜、养殖实用技术培训80多期,受训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调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还存在着培训路径单一、培训方式方法较为传统、培训内容与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等现实问题与困境。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了依托地区职业院校,搭建技术技能培训平台,利用农技服务站,开展互联网+“技能培训”,鼓励农技专家下乡指导等建议,以此来提升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双城市教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探索通过教育渠道引导农民致富的新路子,“8502”高产大豆落户双城就是一例。为贯彻“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按照教育必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同时,扩宽了为农业服务的领域,既传播知识又传播成果,引进了“8502”高产大豆新品种。为了保证这新品种能在双城安家落户,我们联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对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请有关专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做了全面的分析,大家认为,我市有适宜“8502”大豆生长的良好条件,它对于改变由玉米当家的生产局面将产生影响。对“8502”大豆的优势,开始时,信奉眼见为实的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人民政府纠风办与临沂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创办的“行风热线”是全国开播时间最早、持续播出时间最长、播出密度最大的“行风热线”类节目。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节目坚持“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宗旨,在纠风治乱、服务群众、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纠风办、省纠风办领导多次视察节目,并给予高度评价。全国有12个省(市)54个地市前来考察学习,《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作了宣传报道。目前,在临沂的带动下,全国的“行风热线”已遍地开花。但是,“行风热线”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各地“行风热线”的研究和介绍性文章仅有24篇。按照“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对临沂“行风热线”的理论研究,本刊特推出“临沂行风热线研究”专栏。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行风热线”的理论专栏,它将使临沂乃至全国的“行风热线”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一是积极实施“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服务工程”,实用技术培训成效显著。2002年,全市继续推广原有18个“燎原计划”项目,新上“马铃薯脱毒种薯”、“名贵花卉栽培”等2个“燎原计划”项目,培训“燎原计划”项目师资206人;推广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500多公斤,为明年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各区县(自治县、市)和有关乡镇充分利用农村职业中学和乡镇成人学校,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免费向农民提供《农村实用技术活页教材》50余万册,培训村、社干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520多万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通州市忠义乡农村中流传着一张小报,每期刚刚出版,农民们就争相阅读,他们亲切地称它是“致富报”、“摇钱树”。这就是忠义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创办的《科技辅导》。《科技辅导》每月两期,设有“每月农事”、“农业科技”、“市场信息”、“致富门路”等栏目,深受农民欢迎。这个乡成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己任,举办各种培训班,推广农业科技,介绍市场动态,引导广大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去年7月上旬,他们发现棉花盲椿象虫害苗头,就及时发布了虫情预报,并组织农技培训班,请市农业局的专家讲盲椿象…  相似文献   

9.
更正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的农村学校一直实行夏收和秋收放“农忙假”制度。当时,“农忙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农村学校的师生参加庄稼的收割和播种,在帮助农业生产的同时,体验农民耕种的辛苦,熟悉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而培养对农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职教信息     
射阳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农职业中学。近几年来,该校不断强化自身功能,积极利用多元化阵地开展为农服务工作,把“面向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办学宗旨落到实处,以“一方科技带动八方乡村”走上了致富之路,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举办各种为农培训班。通过举办培训班,向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传授农民经营联合体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播现代农村经营意识和农村政策。近两年共举办了10多次,培训人数累计达15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说过:“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而从未有种不好的庄稼。”没有一个人因为庄稼长势不好而抱怨土地不争气,而是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教师对待每一位差生(智力健全者)就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对他们采取的态度不是应付,更不是放弃,而是对他们多一点赏识,多一份信任,多一点宽容和爱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在如何培养差生转化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1.多一点赏识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法,使学生对自己时时树立起好孩子的感觉,做什么事都相信自己能行。特别是差生,从心灵深处点燃他们上进的火花,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翠鸟》时,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我问:“请哪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我肯定地说:“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比一比。”这时,全班只有一位同学没有举手(她是一位性格内向,常被其他同学歧视的差生)。我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说:“读不好。”我说:“别怕,大胆地试一试,我相信你会读好的,大家掌声给予鼓励。”她站起来,涨红着脸读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相似文献   

12.
图 2表明 ,延川职教中心的远程开放教育服务范围是广泛的。但是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 ,其支持服务不仅仅是针对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的 ,作为一所职教中心 ,他们的支持服务意识还包括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 :在目前为“三农”服务项目中 ,他们并没有与电大合作 ,而是与农林科技大学、农校、农科所等单位携手 ,深入田间地头 ,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指导农民育苗种树 ,建立经济林基地 ;指导农民生产红枣 ,学会红枣产品深加工。可以说 ,他们在按自己“职业教育中心”的特有“远程开放教育模式”进行运作。当然 ,这也与该中心致力于建立一个有…  相似文献   

13.
昨天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大雨如瓢泼般洒向地面。地里的庄稼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及时雨”,也都满脸堆笑,乐开了花。随即又张开嘴巴“咕咚”、“咕咚”地开怀畅饮。农民伯伯望着庄稼汲取了“养料”后,神清气爽,精神百倍,都心想:今年这颗粒饱满的庄稼肯定会赚个大钱的。我趴在窗前  相似文献   

14.
我一贯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骄人的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天尤人:学生真不懂事啦,班干部太不得力啦等等,不一而足。还有的班主任甚至逢人就说:“天天讲纪律、  相似文献   

15.
接受学校党支部和行政分配担任高一和初三级“农业生产技术”课的教学,已一学期了。現在讓我来回顾一下,我在农技教学中为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結合”的新方針做了那些工作,从而在同志們的帮助下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質量。我認为要使农技課很好的貫彻新教育方針,身为一个农技課的教师,首先要对在普通学校开設农技課的目的和任务必須有明确的理解,不然就根本也談不上怎样来貫彻新教育方針的問題了。我認为:农技課的开設,是为了在普通中学能更好的貫彻新方針。我認为农技課  相似文献   

16.
我校于一九九一年六月成立.二年多来,根据本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燎原教育,受教育面达1万人次以上,对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运用农技知识能力,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一、搞好试点,以点带面燎原学校是深化农村改革,实行农科教统筹的产物.在人们对燎原学校不甚了解,缺乏办学经验的情况下,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工作,我们是“先搞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首先,根据以下三个条件:(1)领  相似文献   

17.
部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已到了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地步,在有的地区其严重程度甚至令人触目惊心。“保护环境,教育为本”,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是当前发展生产、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与城市公民相比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方式、途径上有不同的要求。建议通过建立“农民环保协会”、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等途径加强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推动下,浙江省上虞市广大农村的农民,科技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耕作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上改变了“只要力气大,生产能搞好”的错误想法,掌握科学“钥匙”,省力省钱又高产。因而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到学用科技热潮中去。他们在科协的组织下,会同农经委、妇联、教体委等有关部门,以农函大为阵地,每年组织1万多名农民进行系统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学习,让他们掌握务农技术。到目前,经考核,在三年中已有9800多人领到农函大结业书,其中领到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证书的2000多人。有许…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方向之一。电大建校二十年来为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服务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当看到电大教育直接为“三农”服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电大农业专业设置不多,开设更少,农业专业教师有减无增,不少省、市、县电大没有建立燎原学校,也没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甚至有部分电大的农业专业、农技培训和农业专业教师均是一片空白。因此,发挥电大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功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学人风采     
<正>王东明男,1969年1月出生,湖北省浠水县人,副教授,民盟盟员。先后被聘为首届"湖北省农技110专家热线省级茶叶首席咨询专家",黄冈市第二届学术带头人,首届黄冈市科技特派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