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提出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实现了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的辩证统一。邓小平改革动力论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尤其是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紧密联系的。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考察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尤其是毛泽东对此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全面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对于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目前理论一般把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概括为“改革动力论”,这有失全面,也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要求,事实上,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政治、化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人的发和进步,当然最主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社会主义发展力、实质上以什么力量来推动现实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邓小平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潮流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刻地阐明了“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的道理。因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是一种“合力论”即: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直接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动力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力系统,具有整体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三融合成一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理论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纵向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继承发展说”;二是横向研究,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为横切面进行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发展是由多种动力共同推动的,形成“合力说”;三是系统研究,将前两种研究合二为一,认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形成“系统动力说”。  相似文献   

5.
行政动力论     
行政动力蕴含在行政过程中,是推进行政管理的各种力有机结合而构成的能动系统。认识行政动力的特征,结构和释放规律,从而合理配置行政动力要素,使之形成合力,释放整体功能,推动行政运作,这是行政改革与发展为此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个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体系包括:客观性动力、主观性动力和二的合力。客观性动力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与个人素质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主观性动力有:企事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家庭、阶级斗争的要求与个人能力有限发展的矛盾等。二的合力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物质化需要的矛盾,个人现实与个人对自身变革要求的矛盾。个人全面发展动力体系形成的途径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利用多种手段把客观性动力和主观性动力全面向个人宣传和灌输,以及个人全面认识这些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伟 《天中学刊》2002,17(1):6-10
邓小平的政治理论是一种制度理论,他的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制度哲学。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发展的深层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当时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邓小平对中国制度弊端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了他对制度弊端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要素动力、系统动力、环境动力、调控动力四个层面的内容。它们以科学技术为中心区形成了一个具有立体层式结构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开放的特征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不断变化发展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是其与时俱进的客观强劲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其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对其面临的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及与其一脉相承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的包含三大层次。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坚持和捍卫前两个层次与丰富和发展后一个层次的永恒扬弃运动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开展现代化问题研究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邓小平理论与现代化研究的关系 ,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是推动学术界开展现代化研究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理论为研究现代化的动力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开创了我国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新局面。同时论述了当前我国现代化研究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抉择和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以后,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整体协调发展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三种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构”动力所推动,由于多种“力”的强弱结构不同,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当前,须通过改革,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把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抉择和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整体协调发展,一直到今天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阶段,并且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始终具有数量增长的导向性表征。高等教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构”动力推动的进程,多种“力”的强弱结构不同,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当前,关键是必须通过改革,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把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动力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动力支撑,全面审视和厘清其形成和发展的动力问题,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动力,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本源动力,批判与反思的理论品格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动力,对党和国家命运与出路的忧患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性动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精神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们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之在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方面缺乏说服力。为解决区域经济系统的动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源于制度,投资技术,企业家等四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推动力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只有当其形成合力时,才能以最低成本获得经济增长。随后,作者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问题,并指出落后的传统文化阻碍了西部的发展,而资金和技术是解决目前西部发展的关键;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提高推动力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运动顺利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是被社会主义思想史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发展一再证明的客观规律 .正是由这个客观规律所决定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必将促使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理论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纵向研究 ,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 ,形成“继承发展说” ;二是横向研究 ,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为横切面进行研究 ,认为社会主义发展是由多种动力共同推动的 ,形成“合力说” ;三是系统研究 ,将前两种研究合二为一 ,认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 ,形成“系统动力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群(或城市群雏形)正在形成。经济发展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本,其内部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活力之源。依靠市场机制作用和中心城市自身活力形成和发展城市群,应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根本就不成其为理论,因为邓小平的讲话总是“东一句,西一句,不成体系”以至于“充满着重重矛盾”,撇开邓小平理论不是邓小平同志一个人的理论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这点不谈,笔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陷入严重生存危机时产生和形成的理论,是图存的理论;而图存的根本手段和保障就在于发展,所以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故而邓小平理论又是改革的理论,那种认为邓小平理认“矛盾重重,不成体系” 的观点完全是持此观点的人不能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这一理论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结果,这显然是完全错误的,为了证明其错误性并作出令人心服口服的说明,笔试从邓小平理论是图存、发展和改革的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中对所谓“矛盾”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坚持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坚持实践观,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原理;坚持实践观,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策略原理;实践观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体系,并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