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沈从文的人生小说里,都市人生的恶与乡间人生的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人们看到现代都市中精神荒园现象-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论丧,乡间里存留的可贵东西-传统美德与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小说主要的是写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满原始习俗的乡间人生,二是现代文明下的都市人生;他把人类病态精神看作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扭曲。在他的都市题材小说中,他通过城乡对立视角中的人生体验来审视"乡下人"眼光中的现代都市人生。明显地流露出作为"乡下人"的自我主体所特有的对都市人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强烈否定意识。展示形形色色的所谓城市精英的丑陋人性,他怀着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痛斥这种人性的沉沦,并试图在现实与理想对比中揭示这种现象所产生的根源,体现了人类不可泯灭的对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3.
作家沈从文,根植泥土,拓掘生命本源。其创作过程中,始终以探索人生和命运为基本主题,崇尚“人性皆善”,在都市的边缘呼唤自然的生命力;在思乡中把握生命的跃动,重塑民族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在《灿烂千阳》这部作品中,胡塞尼用近乎残忍的悲情文字叙述了玛丽雅姆苦难的一生,而定格她悲剧人生的恰恰是她的父亲扎里勒。作者以"非善"反衬"本善",赋予其人性中闪耀着哪怕是一点点儿脆弱的善,再虚伪、再险恶的人性,究其本真,始终是向善的。  相似文献   

5.
京派小说家们自觉从生命视角认识和阐释人生,其创作中浸染着对都市异化人生和生命形式的揭露与批判,在表现扭曲的人性和丑恶的都市现实的同时,展现他们理想中的崇高的生命尊严。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用美丽哀婉的笔调塑造了一群优美、健康、自然的湘西少女形象,在这一个个纯真美善的灵魂里完美地体现着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完美地演绎着沈从文"人性"的主要内容亦即--美、善、爱.本文在分析独特的美学情趣的同时,也对其形成因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考验     
<正>一说到人性,容易联想到诸如贪婪、自私、冷漠、虚伪等所谓的人性之恶;或者又会想到人性之善,如高尚无私、正直善良等。其实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和《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本来是无情之人,但他们人性中的善最终被唤醒。又如《祝福》里的四婶和《雷雨》里的周朴园,他们本来尚有一点点的善良与爱,但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逐步走向冷酷。有时,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在写善、写美的同时,也相应地书写了丑的、病态的人生。具体表现为:封建恶势力对美与善的强力破坏,封建思想的残余观念对人性的戕害,人性中的恶对美与善的蔑视等。这些丑陋现象不同程度地扰乱了社会秩序,伤害了弱势群体,制造了不和谐因素。只是由于这种美丑对立的冲突在小说中不是那么尖锐明显,因而表现出有节制的、婉而多讽的温和的笔法。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在对人性的探索中 ,饱含着深深的悲凉情感 ,它通过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演绎人生 ,诠释人生 ;用“审丑”的眼光 ,审视人性的虚伪 ;通过对“无爱”婚姻的描写 ,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张爱玲小说中揭示出的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都市社会中被黄金光圈严重扭曲的、虚伪的人性 ,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10.
李瑞 《文教资料》2014,(16):94-95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有三种关于人性的论断: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有性善有性不善论及性无善无不善论。孟子跨时代地首次提出“性善论”,指出人生而有行善的倾向,这对中国道德文明乃至中国人的信仰精神有深远影响,《孟子·告子上》中孟子与告子对人性的辩论亦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