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的产生》这节内容实验性较强,它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有什么性质?根据这一要求我按下列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1创造环境,发现问题,激发兴趣课前我让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并把学生分组比赛,看谁听到的声音多,上课时让学生充分汇报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际观察,学生发现所有物体都会发出声音。于是问题就产生了,它们为什么都会产生声音?而且是不摸、不敲、不打、不吹是不会悉的现象、陌生的问题使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动脑动手自己设计实验湖北省蕲春县南门畈小学(436323)胡和平湖北省蕲春县株林天兴中心小学(436323)许治民我组织了一次让学生自行设计声音产生的实验。课前,我做了与课本上不同的演示实验来启发他们:把一个乒乓球放在讲桌上,用铁尺子轻轻地敲桌...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常识教学中 ,学生探究效率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科学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应重在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 ,使他们顺利地深入探究。一、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此时 ,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帮助 ,可以示范做一个实验的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路。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 ,我估计学生在设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验证实验时会遇到困难。于是我首先让学生初步设计验证实验 ,进行探讨 ,在学生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 ,我再出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器材 :一支去了底的试管 ,一端蒙上气球的膜…  相似文献   

4.
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并没有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去教学,不是按部就班做完一个实验,再做另一个实验,而是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同时做几个实验:拨动皮筋、敲击鼓面,拨动尺子,使它们发声,并注意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下面,就有关低年级学生的节奏训练,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节奏训练形象化、生活化由于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有限,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比较敏捷。在节奏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熟悉的节奏。让他们模仿小狗叫的声音,又用节奏的形式把它们写到黑板上。比如:  相似文献   

6.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五册第七课)是学习声音方面知识的开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道理,培养他们归纳、演绎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手边的材料设置一些简易可行的实验,培养他们从实验中发现物体的发声都和振动有关的观察能力。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上振动则不能发声,这是教学重点。其中,引导学生自己设置实验,并运用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正上《影子》一课时,我依旧开始用我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讲了:让学生先自己试读课文,之后自己范读,再让学生跟读。"影子是谁呀?"一个稚嫩的声音传了过来,听到声音,我心里不由得揪了一下,回头看看学生,他们都还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表情,个个都提不起精神。我刚要开口批评,一缕阳光射进了教室,不禁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8.
自然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而是在熟悉这些操作,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才是自然实验的最高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自然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力的潜在能力。例如,在教“弹性”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他们最熟悉的  相似文献   

9.
本课是在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老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学生探究,闫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材料,例如:木板、纸盒、木盒、塑料尺等等,她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她还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希望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一上课,闫老师先做玻璃钟罩的演示实验。她让学生亲身感受罩在钟罩内的电铃发出的声音。实验开…  相似文献   

10.
要幼儿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是不容易的,但日常生活中许多自然的音响是幼儿所熟悉的,因此,我就借助于日常生活,让幼儿从熟悉的、有明显对比的声音中领会和分辨出音的强弱。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奇妙动听且强弱有异。譬如雷声和丽声幼儿就很熟悉,而这两者之间对比也明显,我就让幼儿来模仿这两种声音,要他们说出这两者的不同。孩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改变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燥引入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怎样的,要求他们分组讨论无声的情境。  相似文献   

12.
五年级《科学》(青岛版)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同学们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仅提出了用"音叉"这种器材来做这个实验。我一直认为单用一种器材做实验来说明一种道理,会使学生产生牵强的感觉。因为,  相似文献   

13.
泸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内容中,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切实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凡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实验,我们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如热胀冷缩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声音的传播实验等。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活动,经常展览学生作品。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展出了学生制作的潜望镜、土电话、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太阳测高仪、小孔成像、动植物标本等成品五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式引导。这种引导方式主要是把握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设计实验的验证方式。例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在指导学生实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声音向什么方向传播?在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大小一样吗?为汁么?让他们动脑,与动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进行对比,以加强学生对获得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我这里所说的智障学生,就是智力落后的儿童。他们说话不连贯,语言极度匮乏,更不喜欢与人交流。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不仅是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教会他们认识生存的环境。作为语言训练的教师责任重大,那就是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让他们适应学习与生活,从而适应社会。几年来我一直努力地尝试着探求语言训练的技巧。1.音准矫正。开始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口型,模仿声音。当他们发出声音时,让他们体会声音的变化,这些学生常常掌握不了发音的要领,教师对他们的口型、舌头动作要注意观察,并进行矫正,让他们学会张口、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自然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在这节课中,我故意“为难”学生,学生却迎难而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情况是这样的,在学生自己提出了“声音能不能在水中传播”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一会儿就有同学设计出“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碰撞,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这一方案。我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个方案设计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我知道,这中间有不少同学是课前看了书的。这时,如果按方案马上动手实验,非常容易得出结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这节课会很顺利的结束。但是,这样的话学生有…  相似文献   

18.
《回声》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它奇怪地问妈妈,青蛙妈妈以石击水,以水波作比,使它明白了那声音就是回声。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在教学中,我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借助电教手段直观形象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回声这一熟悉而难懂的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投放幻灯片,让学生感知回声产生的环境。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讲的是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这部分是课文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宽松环境,让聋生能自信地沟通在一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中,笔者要配合其他班级学生学好"圆的认识",但我们在沟通途径方面存有障碍。在与学生熟悉的过程中,同事提醒我,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到学生中去,跟他们一起玩数学游戏,让学生感觉我就是他们中  相似文献   

20.
本课是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教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