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拟声词、称谓词等,感受小刺猬的可爱和作者的喜欢之情,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夕阳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美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夕阳真美》(齐读课题),在文中谁说了这句话?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爷爷为什么如此赞叹.夕阳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夕阳美在哪里?[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主动寻找答案,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对夕阳落山的先后顺序也更清楚。]二、品读课文,欣赏美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较好体现德育为首的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讲授中学语文中思想性强的课文,从感情入手,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同  相似文献   

5.
《珍珠鸟》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文姿、浓郁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鸟之间相互依赖、真爱的颂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感受爱,收到  相似文献   

6.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在人物性格分析鉴赏中,让学生探求人性美;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美,追求美。  相似文献   

8.
《草原》是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篇进行审美教学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思维训练,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在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字词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让他们自学思考: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珍珠鸟》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文姿、浓郁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鸟之间相互依赖、真爱的颂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感受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这一单元的教学,应围绕跨学科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研究问题、快速阅读等能力的培养等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学生生物课或课外所获得的相关知识,还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科学诗的兴趣。在教学本课前,教师可提前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课堂上,让各小组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草原》一课是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韵律感强烈,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景物的美、人物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草原的美和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受草原的美景并背诵第一自然段,深入学习对事物的描写,并在学文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而如…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2.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写诗的兴趣。3.在说话和评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小学语文《燕子》这篇课文时,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相似文献   

14.
读中品真爱     
《珍珠鸟》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文姿、浓郁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鸟之间相互依赖、真爱的颂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感受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配乐听读,感知文本在教学本课时,本人为《珍珠鸟》配  相似文献   

15.
《颐和园》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它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同时,它是体现单元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颐和园优美景色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呢 ?其做法是:   一、入境审美   本文构思清晰,画面绚丽,处处溢美。感悟它的美丽,是让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入境,去感受它的美。 1.看。孩子们在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有三篇文章:《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如何通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初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通过赏读美文,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浓郁的人情风物,并进而拥有爱美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我们渐渐明白:本单元的课文是要让学生在读美文的过程中欣赏美景,在心中升腾起对美丽祖国、美好自然、绚烂历史和文化的由衷热爱,由此激发学生美感,进行理解美、亲近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捕捉英语诗歌中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的升华。诗歌具有优美的韵律、严正的格律和音乐般的旋律,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载体。为此笔者把审美教育作为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及相关材料,通过揣摩法、吟读法、感悟法、玩味法等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绘画美、修辞美和风格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能磨炼人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文中去感受美是很关键的环节.因为课文是教与学最主要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往往有深远的内涵、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形象、精妙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高超的技巧与独特的风格.因此,学习语文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努力去挖掘、用心去领会,从学文中感受美、创造美,使学习犹如漫步于桃源仙境,领略无限风光.要感受美,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走遍干山万水”这一专题,编选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人文感悟的维度看,三首古诗词、三篇散文及“语文园地”有机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  相似文献   

20.
一、解读文本1.认识课文。《桥之美》是著名作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2.领会编者意图。《桥之美》安排在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打破了过去说明文单元单调、枯燥的格局;又放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之后,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方便学生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与桥相关的知识。因而,上好上活这一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二、教学思路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欣赏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