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绿色是一股“种子的力量”,蕴含着无限自由发展的空间。绿,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教育家、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充满蓬勃生机的绿色课堂,自然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创设和谐的绿色课堂氛围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绿色课堂”是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一、“绿色课堂”——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人情,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才能体会课文内容的“意”与“境”。正所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诗意、作者情谊的表现。语文教学要让情感的旋律在课堂中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教学课堂的反思,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这就是理想中的“生态课堂”。生态的课堂就是人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追求绿色,追求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自然的本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政治课的人文特质,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课堂之妙,在乎意境.凸显学科人文特质,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营造情景交融的精神时空和情感氛围.高中政治课的人文特质必然要求高中政治课堂应该追求生活化、生本化、真实性、导向性的“双生双性”“四位一体”的课堂意境.  相似文献   

8.
晁忠强 《天津教育》2024,(3):113-115
<正>“绿色课堂”教学理念在现行教学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其教学内容、方式、环境等多元要素具有明显的人文化和科学化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特征与“绿色课堂”理念部分重合。因此,以“绿色课堂”理念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凸显语文课堂学科教育优势,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更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重视“绿色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走进我们广州市第21中学,一派绿意盎然。这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丘起伏,绿色长廊,绿径通幽,处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绿色与书声和谐统一,演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用“绿色思想”教育人、培养人,是21中学探索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包含着目标、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蕴含着我校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华,体现了我们的责任感,透射着我们的思考。在“与绿色同行”的过程中,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开创了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绿色之路。绿色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体现在学校管理、德育、智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失了心灵的呵护、淡薄了人文的关怀、压抑了个性的张扬,使学生对课堂生活失去热情和兴趣,变得麻木与冷淡,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我们越来越感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是最具有灵性的。课堂上,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在文本中自由驰骋,让思想在交流中急剧碰撞,让情感在诵读中尽情流淌。一、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生成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营造一种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和谐、开放。课堂学习不可能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中按部就班地展开,应在孩子积极地思维、自主地探究中生成。如在教学《山…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选的课文无不反映着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深厚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流淌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案例一】师:(板书:家)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你们还记得一年级的课文《家》吗?师生齐背: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中情感性原则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艺,人们用它来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情感,不论是唱是奏是听,都涵盖着、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黑格尔指出:“音乐所引起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情共鸣,听众情感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朦胧的内心因素,把我们主体内心情况摆进去,达到物我同一状态。”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与情感陶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反映或体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黑格尔指出:“音乐所引起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感情共鸣,听众情感很容易越出这种内容意蕴中朦胧的内心因素,把我们主体内心情况摆进去,达到物我同一状态。”[1]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的文…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16.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眼;爱心,是人最可贵的品质;爱心素养,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就是人文底蕴.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就必须以爱心素养为支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感知、感受和感悟爱,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提升学生爱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爱心素养,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浓浓的爱意在课堂上尽情流淌,营造浓情课堂,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下面以我校管秀兰老师所执教的"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一课为例,谈谈怎样营造浓情课堂,提高学生的爱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以初中生教学为例,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各个学科的人文教育。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文,广泛地讲,它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概括地讲,“人文”是“人”与“文”的统一。“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文”,强调的是“以文化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根本地位。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一、重“文”轻“语”,华而不实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是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  相似文献   

19.
杜中华 《文教资料》2009,(35):62-63
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呼唤着绿色。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灰色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亟待变革。倾注着更多人文关怀的.汇聚着绿色“生命流”的崭新课堂模式——“绿色生态课堂”成为我们研讨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训技能,还要注重向学生传递人文关怀,通过在课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在问题情境中提升人文素养、在课堂互动中营造人文氛围、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弘扬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关怀,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