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帅充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作文评价中教师演独角戏、做说教者的局面,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习作评价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让习作评价充满温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生活走进作文课堂,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少教师布置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加上学生对各种要描写的事物缺少观察和体验,于是造成学生作文假话、套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布置作文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去写那些他们没有真实感受的东西。在作文实践中,我用多媒体来辅助作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所要写的事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到更多的写作源泉,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实际上,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叶魏丽 《语文天地》2014,(10):60-61
生活化作文是教师创设条件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改善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现状,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使中专作文教学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为中专作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我和许多同行一样感到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却难于操作;作文讲评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  相似文献   

12.
李苗 《考试周刊》2013,(99):56-56
作者认为要改变学生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这一作文现状,教师应当努力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让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作文命题要紧扣生活、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自由为文,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14.
一、片段作文训练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  相似文献   

15.
施青濒 《现代教学》2005,(12):38-39
“小学专题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将对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成一定的教学系列,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需求、便于操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共享资源”。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生活感受来表达真情实感,淡化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相似文献   

16.
申红梅 《时代教育》2010,(2):206-206
作为教师,要努力消除农村学生对作文的紧张心理和厌写情绪,多表扬,多引导,重视情感投入,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作文真正成为灵魂深处激情的自然流露,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受僵化的课堂教学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的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盛行。一方面,教师让孩子们学习范文,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作文素材雷同、情节虚构感到烦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偏离生活实际,重形式,重技能,轻立意,功夫花在字词句上,学生缺乏生活现实感觉,并长期处于"被动式作文"中。笔者大胆引入"走"、"转"、"改"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着眼于儿童生活,把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新课程。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言之有物,能“用我手写我心”,就必须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出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鲜活”的课堂中深刘地理解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增强写作的实用性和作文讲评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19.
作文课一直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疼。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隋况,我依据新课标精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其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华 《考试周刊》2007,(48):42-43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农村学校的表现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农村作文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挖掘农村中蕴藏的生活资源,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以此来优化农村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快乐地学习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