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有关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方向。高效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是把专业岗位技能培养分为四个模块,每一模块在能力培训方面联系紧密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的实施过程由相关老师、实验员或工厂技术人员负责,形成模块式实践系统操作网络,强化专业岗位技能的培训,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旅游现在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一种很热门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更加注重的是应用、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方面。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更多是以模块教学理论为依据,旅游英语模块是由技能实训模块、专业能力素质模块、基本素质模块构成的;专业能力素质模块又包括酒店管理与服务、旅游管理与服务和专业素质组成。教学模块主要是以就业为前提,能力是基础,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是其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分析了服装工程技术人才知识与技能模块结构,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提高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以校企合作的岗位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材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以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重基础、强能力的专业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训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应坚持基础知识、岗位入门技能与职业专精训练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样基础课教学就应以服务技能教学为主。本文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进行了基础课模块式教学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模块知识的组合、实施等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推进中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的正确认识之上,只有从技能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的政策和具体的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结果。中国职协秘书长毕节礼认为,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技能的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的差别性,注意岗位的差别性,注意学员的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第二,技能的岗位性特征,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紧密和岗位结合,立足岗位培养和成长,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强调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第三,技能的动态性和技能提升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6.
宋争辉 《教育研究》2012,(5):154-157
大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大学毕业生入职岗位技能培训前移,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得到拓展,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满意度提升。此模式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渠道,完善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了大学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模块式﹄教学实习基地群的方法与体会张福肖琨“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国外职业教育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以从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为中心,按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课程,组织教材,建构实验实习基地,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基础理论够用,实践技能过硬的人才。这...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定位和职教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分析“岗课赛证融合,政创一体”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及岗位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基于工作岗位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和岗位能力模块课程,通过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政创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服务于生产经营一线,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药学职业教育应以提高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加强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建立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室,并在模拟实践岗位组织实施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熟练操作技术的、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一线实用型人才。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岗位要求开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在实践技能岗位上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校高职热能专业通过近两年产学结合的实践,形成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突出能力培养,制定教学计划 我们根据高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制定了由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应变能力三部分组成的教学计划。其中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自然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应变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变能力相对应的知识体系,要根据企业实际要求来构…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活动模块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各种学生活动应凸显高职特色,增加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构建以基本素质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活动模块。学生活动模块的构建,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是基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是保障,教师的全程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针对光伏人才紧缺和传统培养方式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构建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课程模块、职业持续发展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认真实施“人才战略”,以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为目标,积极主动的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从思想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大力开展全员培训。 1、加强一般岗位工人培训,努力提高工人技术等级水平。对一般岗位工人的培训,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以所从事岗位工种技能知识为主;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以脱产的方式进行,实际操  相似文献   

15.
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技能划分为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及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三大模块,同时将实训项目穿插在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中进行,有效提高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  相似文献   

16.
就主职医用电子仪器专业专科学生培养方案问题,对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培养对象的职业定位、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医用电子仪器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设计出该专业的能力模块和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质量的、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本文从学生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和培训途径入手,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系统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体系,旨在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施“五双制” 强化高职学生技能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近年来,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以“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方案为基础的“五双制”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按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以“宽基础、活模块”的结构形式设计课程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水利行业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初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双纲导教”,是指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分…  相似文献   

19.
水运工程专业施工技能培养模块主要从施工技能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和施工岗位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开发两方面建设。通过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整理,明确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考虑施工职业技术能力需要,将施工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紧密结合,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针对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仿真实训室及实训区,同时开发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实训项目,以训练学生对水工建筑物内部结构认知、掌握施工工艺及动手操作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职业岗位关键技术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以能力为本、实践为主、需求为重的办学理念进行课程模块的开发,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其变化情况,制定最新的培训计划和大纲。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工作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