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为地将一些计生集中的工作或活动比作刺刀见红的"战役",动辄言称计生工作打"突围战""攻坚战",或"重拳出击",对计生对象施用"强制手段",毫不留情,或历数上环、结扎等等"战绩"……时至今日,这样的计生工作新闻仍不时见诸一些地方媒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有关稿件中常常充斥着这样刺目的字句.每每读到这样生硬无情的"新闻",便感到难以容忍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所谓监督类报道,就是由晃晃悠悠的偷拍画面、冰冷的画外音以及记者咄咄逼人的问话构成的。《新闻夜航》做新闻的理念却不是这样,正面的温情、爱心类报道可以很感人,反面的批评、监督类报道一样可以做得很人性化,很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4.
让新闻报道多点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竞人择,多媒体激烈争夺读者市场的新形势下,新闻记者多些人情味,少些说教气,乃是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赢得读者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举。然而,在积极探寻如何把人情味运用于新闻报道实践,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题,经济与百姓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经济报道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媒体间的竞争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也显得愈发突出。经济报道欲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在题材选择上要广开思路、在报道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经济报道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就是要在经济报道中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5,(3):31-31
财政报道要注重人性味,关注前瞻性。财政报道少不了经济味.但是过于严肃和理性,就会陷入冷漠,不是“概念 数字 例子”.就是“过程 措施 效益”,读肯定不喜欢。事实上财政的政策执行、资金分配都是通过活生生的人干出来的。因此,我们的财政报道不能只见事见钱不见人.而是要通过人情味的表达,笔下有人.把人的活动与财政工作的过程结合起来写,写政策、写事情、写资金分配,都要有人格化的表现.力求做到既见政策又见人,或既见事情又见人。  相似文献   

7.
如何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吴鸿业同志认为,一是新闻中要多一点人情味,二是用拟人化手法写新闻,三是新闻也要幽默。我们将分期发表。  相似文献   

8.
9.
要人动情,必须首先让人知情,隐瞒灾情等于愚弄欺骗人的感情。当灾难(特别是重大突发性灾难)发生后,人们总是希望从报纸、广播、电视中及时得到他们关心的真实信息,如果他们得到的是虚假的或是过时的信息,他们就会有一种被愚弄、欺骗的感觉,就会对新闻传媒失去信任。  相似文献   

10.
之所以写这篇文字,是因为读了刊发在广西某报2006年12月7日第21版上的一篇“国际新闻”:《梦游中爬出窗台,从9米高的楼上摔下(引)英9岁女孩高楼摔下竟无大碍(主)》,主标题中的这个“竟”字。刺痛了笔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
陈刚 《新闻世界》2010,(8):30-31
经济报道是目前城市电视台在新闻宣传和报道方面的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在经济报道方面存在着"软肋",制约着经济报道在舆论引导和服务经济生活方面作用的发挥。要使经济报道出彩出新,就得让经济报道"目中有人",不要"目空一切",就应该给经济报道增加一点"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2.
胡顺清 《视听纵横》2009,(2):118-11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情味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发掘运用好情感因素,是增强人物报道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可读性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的指引,媒体的报道也形成了以理性为主导的报道思路,各类经济词汇充斥于媒体的报道中,颇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更有的媒体理性到了让人难以卒读的地步。现在,非典这一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的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空航天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全中华民族值得欢欣鼓舞的一桩喜事。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报纸、电视、网络,各种媒体都对此盛事进行了及时、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媒体报道单有“量”的轰炸是不行的,内容的安排也需要下工夫。分析一下此次媒体报道的内容,我们能够从中发现一些特点。一、提前报道 后续跟踪,整个事件的报道流程完整,节奏分明。以往一般的重大事件报道,往往是从事件发生之后才开始。而此次,我们看到,在飞船发射时间表定下之后,各媒体就开始围绕“飞船”这一中心话题开展了相关的报道,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是我们党报的优良传统。让先进典型唱主角,使先进典型的光辉业绩和崇高思想,激励、鼓舞、教育人民,带动人民群众树起一代新风,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但是在典型宣传的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典型一经宣传,不仅没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因为这类典型宣传一味追求“高大全”,缺乏人情味,所以典型也就失去了示范性。 例如,某省卫视台报道当地一位女检察官的模范事迹,说她为了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放弃了对病危母亲的护理,以致母亲临终前未能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报道以其内容鲜活、表现形式新颖而深受读者欢迎。但一些非典型军事新闻人物报道,却存在着生硬、呆板以及缺少人情味等现象。如何使军事人物报道更加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刊登于《人民武警报》2010年11月25日的《笑声,给战士心田播撒阳光》一稿,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值得我们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3,(5):7-7
高静在《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这两年记者新春走基层的报道,新题材不断涌现,视角不断扩展,记者敢于反映现实问题、敢于说实话了。这方面的题材和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三农”题材。“三农”问题,备受中央关注。记者走基层,不能不去关心农业、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生存情况。南方都市报记者2013年新春走基层的多篇稿件是属于这一类型。这一报道触及乡村、乡镇面临的迫切现实问题,且带有普遍性。稿件题材宏大,但从小处落笔,选择一个人、一个村、一个工厂,描写细腻,故事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