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英国诗歌赏析>一书出版之后,徐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苏煜教授和鲍继平教授主编的<大学英语诗歌导读>又于2008年8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如果说<英国诗歌赏析>是一本在专业英语学生中普及英语诗歌的书的话,那么<大学英语诗歌导读>就是专门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而编写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者"著称的英国历史学家E.P.汤普森,在自己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表达了很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偏差的见解,其中就<工厂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的评论,显然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早已经使得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成为一种公众消费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表示,将采取系列举措"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但对如何系统地扭转公众之前的不良认知,打造职业教育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公众支持尚缺乏系统美注.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北京广播电视报>公布一项题为<首都人形象调查>的社会调查:"哪种人最让人尊敬?"公众作出的占第一位的回答是:"教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7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歌与短歌集>中几首典型诗歌<女人的忠贞>、<离别辞·节哀>、<歌:去抓一把流星>的分析,并加以结合邓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邓恩对于女性忠贞与背叛的悖论现.  相似文献   

6.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暗示了其自身在战争中的困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本文旨在发掘<幕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分析伍尔夫在最后一部小说中写作手法的转变,揭示<幕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以及女作家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艺术寻求出路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7.
罗兴甲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1):51-52,64
钱歌川教授在其所著<翻译的基本知识>第七章〈直译和意译举例〉中,以熊式一先生所译<西厢记>中一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塞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尽是离人泪."认为把"西风紧"译为"Bitteris the west wind",似乎有点犯了直译的毛病,而且前面的形容词bitter在英国人的观念中发生矛盾.并以英国的桂冠诗人John Masefield的<西风歌>出面说明.钱老提出"最好还是意译."笔者不敢苟同,遂从地学因素观点出发,分析阐明<西风歌>与<西厢记>中同为the west wind,缘何两者情景迥异的因果原由.若为符合英国人的观念,采取"入乡随俗"方式意译西风,似嫌欠妥.笔者赞同以"直译加注"方式以译西风,较为恰切、适宜.  相似文献   

8.
<参考消息>2002年11月18日的报道说:英国<独立报>2002年11月12日发表一篇题为<天文学家证实存在神秘的暗能量>的文章,其中说道: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伊恩·布朗先生说:"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种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一无所知……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实在令人苦恼".另外<参考消息>2003年8月29日还报道说:[英国<焦点>月刊9月号文章]还说:"爱因斯坦、霍金和其他聪明的理论家都错了,宇宙中最有影响的不是重力,而是以宇宙常量存在的暗能量."而且,暗能量的发现还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本年度最重大的科学突破(见<参考消息>2003年12月23日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第三册第二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另一篇是中国作家杨绛的叙事散文<老王>.  相似文献   

10.
<力士参孙>是一部由弥尔顿创作的反映英国清教革命后社会状态的诗剧.本文从参孙和弥尔顿、参孙和清教革命者、参孙精神的复生和清教革命这三对关系出发,着重研究该剧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得出结论:<力士参孙>是一幅弥尔顿的自画像、一本英国清教革命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大学毕业比例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2.
夏金 《文教资料》2008,(5):27-29
<虹>的叙事结构应该和整个<圣经>关于人类堕落与得救的故事相平行,这是因为小说前半部分包含了一个"失乐园"的神化原型.而在小说最主要的后半部分,厄秀拉被塑造成一个女先知的形象.整个小说的结尾是启示式的.这种手法使<虹>成为了英国人的一部现代<圣经>.  相似文献   

13.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先后公布<14~19岁教育和技能白皮书>、<技能--在商务中增强,在工作中提高>白皮书,意在大力推进英国职业技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其着眼点十分明确,牢牢抓住了"教育、技能、经济"这一核心要害与未来的发展路向.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借鉴和建设性启发.  相似文献   

14.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郑淑娟 《文教资料》2008,(20):23-24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歌特文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歌特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叙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作者性格在其中的折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姚文丽 《华章》2007,(6):144-144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最近一连串的事件表明,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有可能犯错,即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不例外.英国作家、<新科学家>杂志顾问迈克尔·布鲁克斯(Michael Brooks)在他的新书<十三件没道理的事情: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科学之谜>中,盘点了科学史上最让人不可思议的重大错误.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国民保险法>是一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立法,奠定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基础.尽管<国民保险法>在立法的过程中曾遭到利益集团的阻挠,但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巧妙地运用了妥协策略使议案成为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9.
<爱玛>是奥斯汀的一部杰出的反映十九世纪英国妇女的小说.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爱玛>中人物的对话,能更好的彰显人物性格,从而揭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问的关系是构成对话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数感?数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带着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认真阅读了英国朱莉娅·安吉莱瑞著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下简称<数感>)一书.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