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的过程也是党逐步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过程。长征开始并实现了从关门主义到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再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反蒋反帝”的下层统一战线,“抗日反蒋”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蒋抗日”的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领导的同时,将马列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对中国革命与民族命运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即提出了“反蒋抗日”或“抗日反蒋”的主张。事实却不尽然。中共对此有一个认知认同到系统提出的过程。笔者认为,“反蒋抗日”方针的系统提出,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周颖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14-116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艰难地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断根据客观刑势的需要调整其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变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调整,自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八月,经过初步设想、明确提出到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完成了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政策转变,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共中央实行的是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是符合抗日大方向的,但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处在“左”倾错误统治下,他们对当时形势及阶级关系认识不清,实际上采取的是下层统一战线政策,把许多要求抗日的中间阶层排除在外。不仅丧失了许多与中间阶层合作,壮大统一战线力量的机会,而且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全国抗自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唯一领导者等特点,为“七·七”事变后建立的全国范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31年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反蒋抗日”方针和1935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再次提出的“反蒋抗日”方针及当时的具体作法加以比较,阐述了1931年是“左”倾关门主义的提法,1935年的提法虽也是错误的,仍没有摆脱“左”倾思想影响,但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在认识和具体作法上已经开始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9.
10.
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954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转变阶段;1946年6月至1948年5月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48年5月至1948年10月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胜利阶段,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过程充分说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打败美蒋反动派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是其光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主张基本是一致的。今年是宋庆龄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学习和研究宋庆龄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与共产党主张的一致性,对于我们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统一大业,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是中日民族矛盾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日本加紧对华北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改变。五是国民党军政大员和地方实力派中,有些人开始转移到抗日上来。六是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  相似文献   

13.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三: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党的领导人和国内权威出版的专著中;三是"抗日反蒋"的提法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全面而深入的统一战线工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得以立足的关键。沂蒙抗日根据地较早且较为成功地将党政军体制融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新型政权。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地区的统战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原则下党政军体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全方位总结沂蒙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成就与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在1923年受到挫折,二七大罢工失败,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因为当时工人阶级力量还较小,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同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认识到联合工农,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2年秋,他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需要出发,为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要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开展了对南方国统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对地方实力派、民主党派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坚持团结抗日、反对独裁统治、开展地方抗日民主运动以至后来的西南地区的解放等等奠定了极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特征表现出来。人民民义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转变阶级;1946年6月到1948后5月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并得到发展的阶级;1948年5月到1949年10月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胜利的阶段。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很早就意识到了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对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重要作用作了恰如其分的估计,形成了她的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宋庆龄关于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是对孙中山关于国际交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她对忠于国家和人民的政治情感和个人智慧所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崇高的威望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为维护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两个层次,由一大二小三个统一战线构成。如果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想为一个大圆圈,那么这个圆圈事实上是一个椭圆。在这个椭圆里,国共两党是两个焦点。这两个焦点中的每一个,同时还是一个新的圆心,围绕它各形成一个新的统一战线圈子,即国民党为中心的抗日反共统一战线和中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共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是后来反蒋统一战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共随即开展了同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东北军张学良等的统战关系,谋求建立红军、西北军和东北军"反蒋抗日"合作格局,推动和领导抗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依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二二事变",导致东北军内讧。中共尽力维护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治、军事压力,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实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