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顾长卫的电影《立春》为平淡、灰暗的现实小人物的生活投下了一束理想的光照。影片在展现普通小人物执着于为艺术雨人生的理想追求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出他们最终不得不与现实相妥协的人生悲剧;但影片在极力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却使人物的人生价值不断地提升、丰富。  相似文献   

2.
以电影《立春》为例探微电影音乐中声乐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外电影发展史中,电影音乐功不可没。中国著名导演顾长卫在其电影作品《立春》中,匠心独具地将中西方声乐经典置溶于电影音乐之中,以音画同步、音画逆行的艺术手法将声乐作品音乐形象与影片故事情节巧妙糅合,彰显了声乐的艺术魅力,推动、提升了影片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深度,同时,赋予了影片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两部取自同一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与《拉贝日记》几乎同时上映,在国内、国际上引起轰动。对这两部影片,由于期待视野不同,观众对其褒贬不一,评论界亦然,网上也一样,还有一些网友甚至谩骂起来,诸如"美化日本人"、"陆川是汉奸",等等。日军侵华,作为遭受其凌辱、屠杀的中国人民刻骨铭心,我们从小就铭记了这段悲惨的苦难史,随着中日关系的日渐转暖,以及日本国内右派势力的抬头,"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艺术解读?近三十年来,影视界一直在努力探索。那么,这两部影片,又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片灰暗的历史天空的呢?  相似文献   

4.
《七宗罪》是一部美国惊悚、悬疑、犯罪电影,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惊悚效果。本文将运用陌生化理论解读影片独有的艺术形式,从影片场景来把握电影独特的艺术价值,选取了"暴食"、"贪婪"、"懒惰"三个典型场景来体现场景的陌生化,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七宗罪》,以期给影视制作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  相似文献   

6.
正立春的由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即为立春,一般在公历的2月4日或5日。"春打五九尽,春打六九头"说的是立春这个节气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立春之后,气温逐渐上升,万物复苏,生机蓬勃。古籍《群芳谱》云:"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立春开始,气温、日照、降雨均逐渐上升、增多,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天气仍较为寒冷。  相似文献   

7.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1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四项大奖的《鸟人》讲述了一个过气的超级英雄演员,企图通过改编先锋派作家卡佛60年前写的一部小说《当我们怀念爱情时我们怀念什么》来重新获得业内外人士的认可,实现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炽热的艺术理想的故事。这部影片明显折射出后现代主义风格:会飞的"鸟人"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和超现实因素;影片对现实社会尤其是好莱坞大片黑色幽默式的批判和讽刺;影片的荒诞滑稽效果;现代人对存在的意义的忧虑和探索等。导演和编剧用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表达了对商品经济价值法则的唾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鼓舞人们对艺术和理想诚挚的追求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影片《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柔情似水的惊艳形象、人戏两不分的执著痴迷、刻骨铭心的破碎情梦,令人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影片《梅兰芳》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传奇婚恋为题材,公映以来再次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讨论热潮。这越发吸引人们去思考"男旦艺术"这个话题,梅兰芳最擅长旦角,在舞台上演女人,是风情万种的;在舞台下做男人,是儒雅风流的。男旦艺术也如同梅兰芳一样,洗尽铅华,历久弥香。  相似文献   

10.
看惯了爱情片、警匪片、悬疑片,我们也该看看"主旋律"的影片了。今年正值祖国60华诞,一批献礼电影将在年内陆续上映。其中,《铁人》《南京!南京!》《大河》《高考1977》《邓稼先》《袁隆平》《冰雪同行》《潘作良》《鏖兵天府》《人民至上》是首批推荐的10部重点影片。可以说,它们是新中国60年风雨路上的一个个剪影,将带着我们重回历史的时空,去感受祖国强劲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巫术说”是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发生学理论之一,“巫术说”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原始思维的提出,但是以“巫术”来阐释艺术的起源,难免存在理论上的悖论现象,因为从审美和艺术作为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以及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产生要比人类巫术思想的产生早得多。  相似文献   

12.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14.
气韵之气系指艺文之气.它是作为宇宙本体之气的分体,是人性之气与物之气在艺术创造领域中的交流、融合与凝聚,通贯于艺术创造的主体建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与艺术的接受批评.气韵说的根本要求是一切艺术品应当与生命同构.在艺术品中,艺文之气应当流行顺畅如风,凝结强健似骨,虽阳刚与阴柔百态,但皆能显其生动之势,遒劲之力.而气之运化,和谐而有节律,因变化莫测而神,臻余味无穷而妙.气依韵而运化,韵本气而神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乃艺术之至境,亦即"气韵生动"的极致.  相似文献   

15.
"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也是传统诗歌"兴寄"艺术的渊源。"兴"由《诗经》的艺术手法发展为具有诗歌美学意义的"兴寄",这作为诗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发展值得深入分析。儒家解《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诗》受春秋赋诗言志的影响,将"兴"发展为引譬连类的解诗之法,并进一步与"比"结合,从而确立了"比兴"的诗歌创作原则。儒家的"比兴"观要求诗歌有所寄托,促进了"兴寄"艺术的发展,在传统诗学范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自觉地以气论文严格地说是从曹丕开始,他的文以气为主的论断涉及了文艺根本性问题。文气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浓厚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真正自觉的口号,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九叶诗人"之一穆旦则是重要代表者.他的诗歌从主题到体式都充溢着一种鲜明的现代意识,既有可贵的社会价值,更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达到了社会和个人、功利与艺术、时代与自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但其仍未免有滑向形式主义之嫌。李泽厚先生对它进行“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的改造和完善,虽也可包涵部分文学作品,但要把整个文学涵盖在“有意味”中,似乎并没有做到,还有待进一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汉语修辞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审美"距离"的正确营构和解读。"距离",本是中外美学、文艺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将其引入汉语修辞艺术中,旨在丰富汉语修辞艺术理论体系,为科学的建构和解读汉语修辞艺术提供帮助。在解读其内涵的基础上,又从外延上,即时空距离、心理距离、逻辑距离、情感距离等四个方面进行大胆阐释。"距离"是汉语修辞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距离"在汉语修辞艺术中的运用无处不在,使用中尤其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