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西津 《学会》2007,(4):15-24
<正>2005年2-3月,由印度自愿行动网络和香港乐施会联合组织,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政部、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香港乐施会等单位的一行  相似文献   

2.
王世强 《学会》2012,(10):48-53
1998年《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出台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以较低门槛登记为NPO法人。2008年实施三部新的法律,变革了原有的公益法人制度。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日本处于新旧公益法人制度并行的阶段。过渡期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四种法人类型:一般社团法人和一般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法人。日本新的公益法人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一般的非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分开,对二者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依据《法人税法》,不同公益法人获得的税收待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自律、竞争与监管——美、加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岳  许昀 《学会》2007,(2):30-33
<正>2005年底,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组织考察团对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进行了考察。考察团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杨岳副局长为团长,包括部分省级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官员。考察团访问了美、加两国的有关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和研究机构,就非营利组织的注册登记制度、监督管理体制、内部治理和社会监督等情况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美、加两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情况,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迎贤 《学会》2006,(9):16-19
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为解释框架,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究了合法性机制对理事会行为的影响,评价了新制度主义视角的研究贡献和局限性,简要讨论了新制度主义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监察部公务员管理和行政监察培训考察团”赴新加坡共和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了培训考察。通过培训考察,对新、港的公务员管理和行政监察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拓宽了视野、了解到一些可资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周强 《学会》2007,(3):13-17
日本的非营利组织种类不一,数量众多。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日本社会的特点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日本经历了一个由外而内的产生、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而且非营利组织从产生之初就与政府有着复杂的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同样作用于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7.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发展与高科技联系紧密并逐步向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作用日益凸现。并根据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的状态,提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社团发展动力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峡 《学会》2005,(7):26-29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科技社团,其前进的动力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在内部自身,对这一问题我们尚存在模糊认识。本文提出中国科技社团内部矛盾及其矛盾运动是中国科技社团前进的根本动力。所谓内部矛盾,最主要的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与为社会服务这一对矛盾。这两个服务既有矛盾性又有共同性,科技社团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找到这对矛盾的共同性与结合点。在我国将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到战略高度的今天,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是科技社团实现“两个服务”宗旨的重要方面。中国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建立基于质疑的学术交流机制,激发创新思维;整合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放大”、“加速”科学研究成果;倡导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科学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抨击科学不端行为,为科技创新廓清道路;建立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互动结合、协调共进的科技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黄浩明  石忠诚 《学会》2007,(2):18-22
民间组织数量庞大,机制灵活,又是政府的得力助手。有实力的民间组织与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关系密切,又熟悉国内市场对国外人才的实际需求,已经在国际人才交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政府主导,民间推进,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态势。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民间组织开展的国际人才交流工作仍要加强指导与监管,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法规建设,营造有利于国际人才引进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吴伟  孟延春 《学会》2007,(12):8-13
提供公共物品的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织之一。资金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通过强制征税获取资金用以提供公共物品、企业通过市场自愿交换获取收益从而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人们的自愿捐赠获得资金以提供公共物品。在该文中,笔者在考察国外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和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短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are in crisi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Social intelligence represent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acit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skills to sense 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external stakeholders, and constantly interact appropriately with the stakeholders for the benefits of their firm. Using 20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across nine Australian NPOs as the central instrum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ocial intelligence acts as a catalyst to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which can have a dynamic influence on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or innovation in NPOs.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intelligence are different to those commonly contain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practice divide of social intelligence is necessary if 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n intellectual capital-view of the firm are to be fully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好,各个园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从发展趋势看,虚拟园区建设项目多元化、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潮流席卷全球之际,各国都展开了绿色技术创新。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给我国以借鉴作用。通过大量实例,阐述了日本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组织、研究领域、创新模式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及其对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名 《学会》2005,(2):30-34
本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出发,分析这一概念的三个基本属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进而说明这一概念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及其条件。全简要回答了四个问题:什么是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要有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怎样建立真正的非营利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发展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23,52(6):104761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 (SSOs) are collectively self-governed industry associations, formed by innovators and implementers. They are a key organizational form to agree on and manag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many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sectors. We develop a model of endogeneous SSO participation that highlights different incentives for joining (namely licensing, learning, and implementation). We analyze equilibrium selection and conduct comparative statics for a policy parameter that is related to implementer-friendl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olicies, or alternatively, minimum viable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can reconcile existing evidence, including that many SSO member firms are small. The extent of statutory participation of implementers in SSO control has an inverted U-shape effect on industry profits and welf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