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什么有的图书能够一版再版,长盛不衰;有的图书红火一时,转瞬便销声匿迹?这是策划编辑、责任编辑以及其他书稿审核者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试从图书流行的角度人手,以真善美与新奇特的视角,阐述图书选题的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前,业界曾经为“图书是不是商品”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的人受意识形态的局限不承认图书是商品;有的人则认为图书在市场经济中是一种供求关系,当然就是一种有价商品。在当时的情况下,融合了两种意见,达成了“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书也急速增多,成为出版的热点,1996年全国有100多家出版社出版电脑图书,全年共推出新版电脑图书2 000余种,再版图书也有2000余种.电脑图书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不同出版社就同一选题重复引进或重复出版的情况日益严重,而一些非科技出版社缺乏懂得电脑技术的编辑人员,不能保证出版图书的质量.有的甚至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使电脑图书良莠不齐,泛滥成灾,令图书馆采访人员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图书出版中“无错不成书”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通病,有的人也常借用此话来为自己编辑、校对中出现的差错打掩护。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决定一本图书质量的好坏是由编、校、印诸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给图书质量带来影响。那么校  相似文献   

5.
研究高校图书馆逾期图书控管模式,有助于解决图书逾期问题,促进图书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文章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逾期图书为研究样本,简要分析了图书逾期的特征和原因,重点探讨了逾期图书控管模式.  相似文献   

6.
专业图书营销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出版业发展迅猛,56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万种以上,图书产品日益丰富,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专业图书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以及渠道的特殊性,存在着"卖书难、退货多、库存大、回款慢"等问题.因此,除了发行主渠道新华书店外,专业图书的营销越来越重要,有的人甚至提出"营销重于渠道".我觉得,以营销时代来概括当前的出版市场行情是相当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质量管理一直是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图书出版单位关心和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在总署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和要求的基础上,以全程全员理念为核心,不断结合医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人卫特色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本文以“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为主线,阐述了出版社从选题策划到实施、从书稿审定到印装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理念、要点与方法,希望为出版业全面提升图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图书定价失范的表现 在我国出版业不断取得繁荣的同时,图书定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失范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图书价格迅速增长,图书折扣越打越低.下面以1988年至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的相关指标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人对"图书漂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图书馆人的视角对"图书漂流"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了"图书漂流"的适应范围、文化层次界限,探讨了图书捐赠实现终极目标的价值,为图书馆典藏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修补装订破旧图书的心理学意义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破损图书的修补工作,过去的认识大多限于保护图书.其实除了这个以公共财产--图书为指向的意义之外,还有以图书馆服务核心--读者为指向的的意义亦即心理学上的意义.试验表明图书外观的改善与借阅率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图书附盘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著录、流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图书为根本,科学著录,利用虚拟光驱技术实现网络流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什么书好卖“什么书好卖?”这是出版圈里常问的一个问题.仔细考虑,不能不说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任何种类的图书,都有好卖的,也都有不好卖的.即便是做同一种类图书的同一个编辑,其研发的图书也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例如,当下整体上看,文学类图书和少儿类图书市场表现远远好于其他类别的图书.然而,文学类图书,我们看到了畅销的《百年孤独》、《青春》等,但谁也不能否认,也有更多的文学类图书成为库存.少儿类图书中,儿童文学表现最好,儿童科普类图书市场平淡,但是《第一次发现》、《最美的科普》同样卖得风风火火,可以说市场表现超过了大多数儿童文学类图书.  相似文献   

13.
万海刚 《出版科学》2007,15(4):44-47
图书外印背后是多方利益的互动.从外印价值主体方面看,图书外印主要存在两种价值链条.对比图书直供,图书外印既有利,也有弊.出版社要转变观念,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外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量日益增多,但图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以图书为采访重点的图书馆采访工作,对此应加以认真的分析选择,注重精品图书的采访,本分析了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不良现象,阐述了精品图书的构成要素以及精品图书的采访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面对电子阅读的冲击,传统纸质图书要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质量是根本.读者是图书质量的最终判定者,图书网评拓展了读者评判的影响力,读者差评更对图书质量起到了监督、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书店图书差评中反映出的纸质图书质量问题,旨在探讨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提高图书质量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图书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在整个图书出版活动中,精品图书的出版是核心。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多年来一直强调出版必须实施精品战略。抓精品,是图书出版管理改革发展的最终任务,出精品,是政府管…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馆藏图书的宣传推介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在于读者服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图书,揭示馆藏,引导读者了解图书和利用图书,以有效发挥馆藏图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出版图书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因此,出版业中人士,首要和特别关心的是图书的社会效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也经常强调这一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关于图书的社会效益,既无严格的概念,也无明确的评价标准,而有的仅仅是一些笼而统之的界定。因而对图书的社会效益就无法准确地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对图书行业有一个误解,认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其实正规的图书行业应该是一个薄利甚至微利的行业,尤其是教辅图书市场,更不应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但纵观现今的教辅书业,"高定价,低折扣"的行为已严重背离了教辅书业正常的运营轨迹,还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