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次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学校教育曾发生过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末年私学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第二次是北宋时期书院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理学的广泛传播;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新学制系统的厘定,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端始。这三次教育变革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因此应视其为三次教育创新。考察这三次教育创新,不难发现,教育创新总是在旧有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时期发生,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紧密联系;教育创新并非“无中生有”、“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变革经历了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政治驱动的前三十年“逆知识化”特征明显;经济驱动的后三十年“离农”“去农”趋势显著.2013年中国进入“新常态”以来,“文明型塑”成为推动农村教育变革的应然追求:积极的公民意识与共同体意识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共识”;文化重建、创新驱动、生态保护、家庭参与应在焕发农村教育活力上发挥更大引擎;教育变革必须居于农村社会变革与文明崛起的优先地位;行动、认识上必须保持平和、乐观的战略定力.循此,新常态下农村教育变革的实然路径实施如下:第一,从经济、政治、文化、政策等角度全面构建农村社会共同体意识,继续坚持农村居民的启蒙教育;第二,鼓励农村学校多主体办学方向,发挥政府、教育基金、现代“乡贤”的变革引领作用;第三,构建农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高校、中小学、社区大学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第四,必须从灵性呼唤与精神重建的高度来看待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8,(23)
教育创新总是在旧有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时期发生,往往与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紧密联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次体制变革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变化的结果,也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政治地位沦落、经济状况陷入困顿的结果,是知识阶层急于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结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党建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指明了方向 ,对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加入WTO将使我国逐渐融入世界主流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这种大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中国教育即将进入到一个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大提高的新时期。这种深刻的历史变革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层面。从教育文化学的角度来看 ,现在正在进入到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文化时期。我国教育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制度是教育思想、理论的物化形式,是连接观念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的中介和桥梁,是一定时期教育改革成果的主要载体。历史上每一次大创教育改革运动都会导致学制改革,而每一次教育改革运动的成效及其失误同样也会反映在由其催生的新学制中。因此,学制改革在整个教育变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近代三部学制的演变,除受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制约外(即都是对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变化作出的应答,一部有一定进步性的学制,也总是不可避免地力求符合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还需处理学习、借鉴世界各教育先进国的…  相似文献   

6.
叶澜 《中学教育》2009,(1):3-6,13
“千舟险过万重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艰难历程和复杂体验的诗性表达,以此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基础教育30年改革全程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系统阐述了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变革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与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当代变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体现,是重视、支持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改革中教育科学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德国发生的大学生运动,既对该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又对其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理论及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这场发生在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联邦德国从建国初期的传统保守型政治文化到70年代西方式民主参与型政治文化的转型。联邦德国政治文化与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变迁,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发展,是指导和推进教育发展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是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出台的 ,吸收了各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反思了新中国教育走过的历程 ,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中国教育提出的要求。《纲要》的新 ,体现在 :1.观念新。每个国家的课程标准无一例外 ,都要反映特定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 ,都要体现国家当前的主流意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纲要》废除了以往大纲一些过时的观念 ,代之以现代社会所认可的新观念。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中国师范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趋势.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应该强调的是,教师教育的转型和变革绝不仅仅在于形式或名称上的改变,其实质应该着眼于整个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着眼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并最终实现"让每个教室都拥有最优秀的教师"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领文化,是大学的第四功能,而且是大学与生俱来、更为独有、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功能大学要引领文化,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激励机制,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往往集中在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2.
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引领文化,是大学的第四功能,而且是大学与生俱来、更为独有、影响更为深远的社会功能大学要引领文化,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和创新激励机制,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的精神家园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往往集中在社会转型、生产力水平跃升,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冲突和政治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发展 ,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当前创新重组是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方向 ,服务是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综合发展是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因此 ,中国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 ;强化服务 ,必须树立地方观 ;综合发展 ,必须树立特色观 ,这是形成具有中国国情 ,适合西部地区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徐靖艺 《成才之路》2010,(34):I0011-I0012
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更新,作为教育界,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而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摇篮是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的变革与更新,也必将建立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化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代中国正在向法治社会的方向逐步迈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也要逐步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行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法治的视域下,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到手段、方法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新定位,现代社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格意识和开拓视野”,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指导地位。二是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界限。三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的根本宗旨。四是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主机制,批判"官本位"。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正经历着极其重要的变革 ,这一变革的原因主要源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以及源于与历史教育紧密相关的几个学科迅猛发展的学术背景之中。第一 ,随着中共“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成 ,如何构建以国家主体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新世纪历史教育目标 ,并制定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这两个问题成为培养新世纪青少年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当以创新与求实的态度 ,在实践中探讨新世纪历史教育改革的途径。第二 ,世界史…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这60年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其间,中国农村的土地关系、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行业的社会价值、农民的社会角色等都发生过并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中国农村六十年"丛书旨在用一种学术性大众读物的形式,客观地总结当代农村60年来的政治变革、经济变革、社会变迁及其历史脉络,叙述党和国家一系列发展农村的思想、理论、路线和政策,反映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面貌,考察广大农民的境况、愿望以及当前现代化、城市化浪潮中的状态和未来动向,以期对"三农"问题的决策和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