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事实和特征,对现行乡村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结构功能分析,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建立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校长民主选举制、“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乡村教师自治委员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的乡村教育人、财、事的管理体制,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事实和特征,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的内在关联,分析论证了中国乡村教育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提出了建立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校长民主选举制、“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乡村教师自治委员会基础上的校长负责制的乡村教育人、财、事的管理体制,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乡村社会之学校教育缺乏自我服务意识,一味追求为城市奉献少许人才的使命,这势必影响中国乡村社会之人的生活质量。因而可依靠变革乡村学校观念,培养乡村人的合作精神与自治精神,变革学校内部精神状况两大方面,来改变中国乡村社会之命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省份开启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否进行乡村学校撤并?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的关系,为教育实践解脱思想束缚。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的历程和学术界的态度,从而提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刀切,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必要的乡村学校撤并正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客观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部分乡村学校撤并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正当之举,应树立城乡融合的理念,摆脱狭隘的乡村教育观,推进县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提供重要保障,是夯实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基础的根本途径。对西部四省(区)的实证调查发现,小规模学校仍面临发展困境,包括:生源危机与学校萎缩并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特别缺乏扎根乡村的优质师资;育人过程全面性不足,课程教学脱离乡村实际;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削弱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基础等。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城乡融合发展认识不足,学校发展目标偏差;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和师资政策缺乏对小规模学校的实际关照;发展方式未与乡村场域形成互构;学校治理缺少与乡村社区联动等。各级政府应从优化办学理念和布局、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和教师配置政策、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变革学校治理模式等方面促进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陈斌 《安顺学院学报》2020,(1):18-23,79
工业化背景下的乡村学校教育,其制度性缺陷的本质主要表征为或忽视或边缘化村落社会的作用。实质上,村落社会是助推乡村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我国,并不缺乏村落社会与乡村教育相互成就的成功案例。文章以号营村由生计教育、礼制教育、习俗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为例,在概述屯堡村社教育基本内涵及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彰显村落社会与乡村学校教育相互成就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依赖于本土文化背景,乡村学校教育也不例外。现今乡村学校教育肩负着承继、挖掘、创新乡土文化的重任。通过对广西三江县三所乡村小学的调研,发现乡土文化缺失现象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文化自信,学生衍生文化疏离,学校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处于弱者形象的乡村教育价值取向城市化、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形态在离农教育中不断上移。为了走出困境,乡村学校教育应重视乡土文化回归与复兴、提升教师的文化资本、加强学生的文化濡化、匡正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真正成为属于乡村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国家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化,直接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在教育行政机构、办学自主权、公共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育责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分析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教育生活中依法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有的功能,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创新能力的大小、学校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的突出程度。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一种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学校管理体制,它对于促进教育的大众化和提高教育效率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这一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地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带来了学校被动办学、缺乏个性、少见特色等弊端,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化人才的脱颖而出。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进一步扩大办学自主权,允许和鼓励学校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  相似文献   

11.
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各地当前这一改革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改革导向和系统的改革思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其要点是创建基础教育的宏观保障(包括教育投资、师资调控、效益监控、教育督导)制度和现代学校(包括学校法人、学校责任、学校领导、人事分配、育人导向、学校财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可以把教育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属于宏观的范围;而学校内部的管理则属于微观的范围。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任务,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无不牵涉到整个宏观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宏观上的首先突破,微观改革难以迈开大步。因此,宏观改革也就推到了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郭灿发 《农村教育》2004,(10):28-2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乡村教育落后,办学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尤其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广大乡村的学校和孩子们迫切呼唤优质的师资;广大乡村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了对乡村尤其对偏远山区乡村进行“支教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乡村学校、乡村教育与乡村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嵌入关系.乡村学校对乡村而言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嵌入,而实质却逃离于乡村精神之外;乡村教育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更是格格不入,其传递是完全脱离乡村经验的外来价值;乡村学校与乡村教育对农民而言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价值,缺少促进人才流动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是乡村教师、乡村学生和乡村学校三者之间协调进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乡村教育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当前生态系统环境下,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呈现出教研主题缺少乡土文化、乡村学生缺乏主体地位、教研形式与教研过程封闭、教研制度缺乏保障的现状。乡村学校及乡村教师应立足生态单位功能,在拓适原理中重塑乡村教研主题;遵循互利共生原理,在累加效应中聚焦乡村学生主体;注重动态开放特征,统整并开发多元乡村教研方式;完善系统生态链,构建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校本教研体系。  相似文献   

16.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学校管理经历了从缺乏学校自主意识到学校自主意识觉醒再到以法的形式确定学校自主权这样一个过程。 (一)缺乏学校自主意识(1985年以前) 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前,学校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基本是按上级教委的计划与指示进行。这种统一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乡村学校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占有一定生态位。2000-2015年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最重要的15年,这期间农村学校不仅在量上有所改变,而且更在于其生态位空间、资源、功能日渐弱化态势,直接影响了乡村学校的生态地位,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在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下,乡村学校的生态位也亟需提升。提升策略不在于数量上的恢复,而在于乡村学校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价值重塑。重塑乡村学校生态价值的策略在于:提升乡村教育资源利用率,规范教育行政行为,改进乡村学校运行机制,建立城乡学校共栖关系以及乡村与乡村学校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部L县乡村学校面临着精英教师缺乏、在职教师教学热情不高、政府对乡村学校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等问题。更为突出的是,乡村学校采取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古老乡村文化未能得到有效传承,甚至适得其反。为了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乡村学校足够的空间来自主设置课程内容,探索适应乡村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依托周边高校对乡村学校办学进行指导,并聘请身体状况良好的优秀退休教师继续从事教学活动,辅之以增加在职教师培训机会,以有效解决L县乡村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与乡村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调查发现,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和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亟待破解,具体表现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布局不均衡、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生态相脱嵌等多维困境.为此,针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问题,需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同时以推进科技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供给矛盾问题需要对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程,实行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全方位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代表主流社会和国家利益,而地方知识则存在于具体的社区脉络中。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社区里,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的关系更深地潜藏在国家与乡村互相建构的关系之中,学校对新时期乡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例如将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忽视,很可能是导致学校与社区关系趋于紧张的主要原因。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问题,是文化取向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经典命题,亟待相关专家学者在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中通过扎实的民族志研究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