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中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爱情的主题更是如此。文章比较的两部作品都记录了少男少女自我心灵的吟唱,他们将自己最纯美的心都奉献给了爱情,他们无怨于青春,因为他们爱过,生活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工教育》2013,(13):34-35
心灵,那里是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是产生爱的地方,那里是拥抱幸福的地方。然而,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内心波澜起伏,给心灵带来烦恼,甚至给心理带来伤害,影响了工作、学习、生活。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灵沟通,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心灵始终是纯美,洁净,让生活不因事而烦恼。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时代》2015,(2):34-35
海岸线书系(11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在海峡彼岸,有不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在童诗、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各有所长。让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本,介绍给大家。作者:林海音这次,走出《城南旧事》的林海音,拿起傻瓜相机,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用相机和文字来记录、探究这个大千世界。林海音镜头下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国内外旅行见闻,有亲朋好友的生活趣事,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他对儿童的生活有一种纯美的认识,他曾经用一种隽永、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的游戏、生活,儿童对成人的爱、对动物的爱,儿童对自然的倾心,儿童广阔的幻想天地。这是一个没有被功利、贪欲污染的透明的、质朴的世界,是一种明净月夜,悠悠笛声的梦幻般的、能融入人心灵的美。儿童具有与大自然亲和的天赋泰戈尔认为儿童凭借感官的新奇感,可以与大自然直接亲和,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天赋。“我们都知道,孩子都喜爱泥土;他们全部的肉体和心灵,如同鲜花一样渴求阳光和空气。他们从不拒绝来自宇宙的要求与他们感官建立直…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7.
教子无方     
林海音是许多读者朋友熟悉和喜爱的台湾作家之一。她的《城南旧事》以儿童的口吻,透过活泼可爱的小英子的眼睛,展现了二十世纪20年代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真态。 林海音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对家庭的热爱,作母亲的喜悦与骄傲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本期选摘的《教子无方》写于1951年。读者朋友可以从中体会出一位母亲对儿女的宽容和慈爱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落日     
我们常感动或者伤怀于落日的瞬间,那样辉煌灿烂却转瞬即逝的美丽。但这“温煦、恬淡”的金光熠耀之下,那纯美的心灵多么地激动,即使落日之后是黑夜,同样拥有灿烂的明天值得期望。秋天的落日一点儿也不衰败颓唐、只因这即将面对冬日黑夜的所有生命仍然快乐而充满希望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9.
李琦的诗有着鲜明的独异性。李琦是一个为心灵而写作的诗人。李琦的诗歌质地是朴素而纯美的。李琦是一个深情的写作者,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诗歌能量的写作者,她诗歌的历久不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函烨 《新读写》2009,(11):15-1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芒;一本好书,可以升华人们的美好心灵;一份对童年记忆的保留,可以让人永远年轻。因为林海音对自己的故乡北京这种挥之不去的爱,我们便有了一部言之不尽的《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11.
有如战地吹来一股拂面的清风,又如荷塘中开出一朵脱俗的荷花,孙犁作于1945年的《荷花淀》为我们带来一幅纯美的战地画卷,它被誉为散文诗式的纯美小说。它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是孙犁小说表现美的极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现在以“成长”为话题的第一单元,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插叙手法。以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学生习作所反映的是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小学生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尝试走进孩子的文化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赏识小学生的作文,满腔热情地呵护童真童趣,让大地、生命和小学生纯美心灵中的神圣通过他全身心地"说"出"话"来.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心灵价值,过幸福的心灵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高远追求。邱江平同志以《论语》所阐释、倡导的精神价值追求为切入点,以构建幸福的心灵生活为着力点与价值导向,探古索今,探赜索隐,为我们破解了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以浇灌当下正“嗷嗷待哺”的精神幼苗,引领学生走向心灵生活的幸福高地,正可谓“发轫于笔端,思成于佳作”。  相似文献   

15.
陈青 《河北教育》2008,(7):25-29
备课预案一、教学理念《窃读记》是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的开篇之作,是本组乃至全书学习的心灵之基。本文以自语式的内心独白手法,刻画了作者林海音孩提时代因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却又酷爱阅读,以至于不得不游走于多家书店之间的窃读的苦乐经历。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故事感人,但是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女作家中 ,林海音最受人们尊敬。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 ,铸就了她的超越地域的思想情怀 ,表现为始终不渝的海峡两岸情结。在她的全部文学创作中 ,以一种中国大文化的理念选择题材 ,确定作品的主题和结构支架 ,从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描写等方面真实地显现我国社会的时代变迁。林海音是一位继承和发扬我国五四新文学优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研究林海音 ,要深入发现和拓展她的深厚的爱国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7.
萧虹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刘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18.
一、激趣导入 我们喜欢的女作家林海音是在书店体味“窃读”的乐趣中长大的。而女作家萧红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童年生活吧!  相似文献   

19.
关园园 《现代语文》2006,(10):43-45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是台湾第一位女作家,也是台湾学中女性意识最早的呼唤和奠基。”(《台湾地区学透视》,古继堂,黎湘萍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林海音的小说,不管是以北京为背景还是以台湾为背景,几乎全都是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叙写了女性的种种不幸和悲哀、忧愁和痛苦、忍受和反抗。  相似文献   

20.
(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爸爸的花儿落了》)链接一:林海音小传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3岁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