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释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这其中既有前人的经验,也有司空图本人独到的见解。"含蓄"这一风格,虽在前人的著作中已有涉及,但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以象取物,不拘一格地将"含蓄"这一风格赋予了更多的审美内涵与特点。对司空图"含蓄"这一审美范畴进行溯源,并且对《含蓄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可见出更多被忽视的审美意蕴,以及窥见司空图对含蓄作品的标准和要求。对"含蓄"这一审美范畴的地位的探讨,可重新审视"含蓄"的审美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司空图看作"以味论诗"的代表,认为"味外之味"的见解出自司空图,这实为后人对司空图诗论的误读。文章从文本出发,追根溯源,探求异同,试图还原司空图"味外之旨"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发展中,留下了无数的旷世杰作,而千余年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画语言的主体是笔墨。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和立意造型的关系。所谓笔,实际上是指  相似文献   

5.
在佛老之学的影响下,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方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以及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特征等因素,皆直接影响唐人对诗歌意境理论的探讨,有助于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完善与定型。皎然《诗式》以“取境”为中心论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观念,正是中国诗学意境论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开启了宋代严羽“以禅喻诗”等诗学思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7.
介绍司空图的有关理论,同时阐发司空图对柳宗元一篇序文所作的巧妙而微婉的补说。  相似文献   

8.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接受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司空图“韵味”说接受思想的产生和本体论内涵;揭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获得必须依靠接受者的审美体验、审美创造,以及它们在接受中的实现过程;强调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古典诗歌接受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境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词学说中,作为对诗词作品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诗词艺术价值评价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司空图所著的《二十四诗品》相对于意境理论促成的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0.
以伊瑟尔"空白理论"与司空图"韵味说"为代表的中西空白理论都将读者引入了文学研究的领域,都涉及到在文学接受或鉴赏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及文本意义的关系,同时,由于二者立足于中西不同的本体论,分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其对于参与文本意义生成的读者的话语立场又有着不同的规定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鉴赏评价是新课标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意象是后者的基础和指南针.如果鉴赏诗歌的意象出现方向性的错误。那么其在评价以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也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的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3.
呼宇 《文教资料》2009,(35):84-86
文章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特征、格式塔完形理论及两者相互联系的探讨,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官祥 《成才之路》2009,(18):71-71
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审美、文化结构、社会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概念、独特美学价值的传统的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中国画,同样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其形象、情趣及意境。“笔墨”形式是中国画中主要的艺术语言。在前人的创造下有其辉煌的过去。是中国画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征,是画家思想、情感再现于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画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之美是中国画的灵魂。对“意境”美的普遍关注和仲爱,使得中国画升华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脱离了对“意境”美的多方面探究,中国的绘画就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或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上。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味论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晚唐司空图提出的“味外之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司空图强调诗歌深刻悠远的“韵外之致”,将诗歌艺术美的标准引向了诗歌深刻的意蕴层面,是对钟嵘“滋味说”的发展和超越。同时,司空图从“离形得似”、“不着一字”的角度分析诗歌“味外之旨”产生的途径,既丰富了诗味论的内涵,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其理论内涵丰富而深刻,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从做中学"理论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学习者的角色;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狭隘的师生关系;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促进我国学校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反叛,但却在无意之间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表现方法趋近,这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摹仿",而转向了主观的表现。在塞尚的画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奇特地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探讨,以继承和发扬古代人物画中的优良传统,学习先辈不囿旧制,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少端 《天中学刊》2001,16(6):54-55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美术史上一件优秀的人物画作品,为五代时期著名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作品中对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不但对比例、结构、动态、线条等造型基本语言运用纯熟,更是做到了他的前代艺术家所极力推崇的对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即“以形写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