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决定了"两个必然"不能回避或淡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才能科学阐述"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产生的经济危机,会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使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二是资产阶级进行改革调整,不断产生和积累社会主义因素,量变引起质变,走完其发展历程后,走上社会主义.这两者都是"两个必然"的表现.否认这两种可能性则不能建立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表面上与“两个必然”渐行渐远,实际上加快了“两个必然”的进程。科技革命、资本扩张和自我调节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社会主义在探索中走上了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两个必然"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认为,"两个必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而且还是一个由"两个绝大多数""两个决裂""两个决不会"构成的内涵丰富、逻辑缜密的思想体系.把握"两个必然"的思想体系,有利于发挥好"两个必然"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科学基石作用,使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纯理论教育的层面上,而是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之中,深入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以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思考之中,使人们从中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的真谛,增强抵制各种怀疑、否定"两个必然"观点的能力,在新时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全面、历史和辨证的分析社会制度的两个层面是正确认识当前民主社会主义趋同论思潮的基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本质层次上的两种社会形态不可能趋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学习具体机制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但这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著名论断,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通过分析资本主义与"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制关系,把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性与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两个必然"理论的提出具有科学预见性。新形势下对"两个必然"理论要作历史辩证的分析,"两个必然"理论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相反,它仍然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新教材议题示例二在新时代,以"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为议题,学会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困境,揭示"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我们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理论,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个必然"作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它的实现是以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党人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就在于通过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去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为实现"两个必然"准备充分的主体条件。以《共产党宣言》为分析蓝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线索,循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逻辑,积极观照"两个必然"的现实境遇,勇于作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对于增强大学生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担负着独特的功能.通过详实的材料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讲述,阐释并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证实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同时,现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核,马克思在理论上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仍然会发生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所提出的"丧钟论"与关于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性质所提出的"扬弃论"讨论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入手,探讨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这是陈独秀资本主义观历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他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并不完善甚至有所偏颇,但是他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能够对我们理解和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政策,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中,要注意开好头,结好尾.开好头,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结好尾,就是要向学生讲清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波折"以及"极端不幸的灾难",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吸收借鉴先进的成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保障、在不断推进改革中解决问题,才能建成发达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最终完成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大大延长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杨雷 《华章》2010,(16)
福山的理论依据和论述方法都存在着很多令人难以信服的地方.所以,当西方社会陶醉在福山所营造的胜利气氛之中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冷战的终结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并不就是资本主义及其民主制度的必然胜利.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错误,这种错误的认知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唯心论、西方中心论、"资本主义优越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一系列理论,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相似文献   

18.
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环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俄国公社是与资本主义同时代的东西;二是俄国公社处在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即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时代.我国学术界不少研究者只讲前一方面,不讲后一方面,是片面的.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前提条件是挽救公社,使其不遭灭亡.而"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我国学术界不少研究者把马克思所说的"俄国革命"解释成无产阶级革命,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讲的"俄国革命"实际上是俄国民粹派和民意党人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形成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因素,同时也就是形成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因素.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两个方面具有辩证的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矛盾统一体的辩证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这个过渡过程是长期曲折的,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客观、全面地研究和探讨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指出“两个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的同时,也强调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坚强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