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到中年,年迈的父母用苍苍白发和蹒跚的腿脚告诉你,他们就要离开了,不再天天和你在一起,他们走在人生的小道上,背影有些空寂,夕阳在他们身上涂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他们会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固执地不去理会你的呼喊,任凭你的哭泣和感伤,走向一个未知的永远不会回来的世界,他们会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在《目送》中,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在女儿  相似文献   

3.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龙应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2009年10月1日定价:39.00元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旁,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妈妈想必也感同身受,还在长大了,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是一个背影。作为儿子,我也给母亲留下一个背影,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5.
王淦生 《语文天地》2011,(14):37-38
读过不少龙应台女士的杂文,如《野火集》,特别是当中的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进而也就将龙女士想象为鲁迅先生一样的金刚怒目之士。其实就像鲁迅先生亦是一位自认"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慈父一样,龙应台恰恰也是一位温婉可人的孝女和柔情绵绵的慈母——人是多面的,与"侠骨"伴生的,常常会是一腔"柔肠"。  相似文献   

6.
《目送》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也是"人生三书"的最后一本,是龙应台在经历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离,孩子的叛逆远去等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写下的对于人生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在《目送》中,我们读到了另一个龙应台:不再谈犀利的社会议题,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命运轮回的敬重,向我们讲述一场场生命的"目送"。  相似文献   

7.
<正>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几个字组成了一个简短的人生。这几个字也组成了一本简单的书。这本书叫《目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刚翻开书,看见《代序:你来看此花时》中引用的这一段话,心中便起波澜。这句话的意思,岂不是一个人生于世活于世,他所见的世间万物都会于无形之中隐于他的心内?如此看来,佛经中所  相似文献   

8.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9.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当场就挪不开脚步,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还能追什么呢?还能追回父母双亲吗?甚至连他们的背影也不曾记得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10.
<正>值此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栏目特选北京市房山区师生阅读龙应台作品后的感触,和大家一起领略她的风采。龙应台,当代作家,著名文化人。她用她那细腻的笔触描摹着生活的点点滴滴,"跟着水流野花随兴游走,看树看花看闪进树隙里的阳光",记忆着,倾听着……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是近年来华语世界影响较大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入人的心灵,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不经意间激起读者的共鸣,把缠绵悱恻难以言传的幽微感悟抒发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悟力以及对语言从容自如的驾驭能力。她的文字恬淡悠远,朴实无华,在平淡之中却给人以浓厚的忧伤。《目送》这篇作品虽然只有千余字,但却浓  相似文献   

12.
于唯 《吉林教育》2009,(6):95-95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的一本关于她的两个孩子成长的散文集。龙应台被称为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她的文章一般都是万丈豪气的,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是万丈深情。这本书,决不是作家的作秀,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更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做不思索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龙应台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目送》是其亲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文章学的主体、文体、语体等角度分析《目送》,希望可以对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初识巴金,是看了他的散文《怀念萧珊》。一口气看完全文,剩下的只有感动,猛然间发现原来巴金是一个性情男儿。巴金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原先的富家公子,而后的作家,再到“文革”时的“罪人”,然后是平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真正幸福的人生,一定是从被爱洒满阳光开始。可是,即便父母给予我们最多的支持和关爱,也不会避免这一路跌跌撞撞的前行。龙应台于生活小事之中捕捉细腻绵长的爱,并将那难以言表的父女母子之情糅合进不同时段的目光里。儿子华安初进小学时那怯怯的眼神早已深深地印在作者心底。作为母亲,她幸福的目光里一定镌刻着更多的担忧和不舍:孩子,请你走好第一步!当"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时,母子相对凝望的视线里交汇着儿子对未来的几多希冀和对母亲无尽的眷恋,同时也承载着母亲放手的喜悦和瞬时空落的内心。  相似文献   

17.
《目送》是龙应台对亲情深切体悟的一篇散文。文字简单无华却字字匠心,情感淡静真诚而饱含哲理,回环往复的结构恰到好处地升华了主题。  相似文献   

18.
19.
凝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那双深邃的眼睛,品味他用一生心血写成的《给教师的建议》,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赵挚 《湖南教育》2010,(9):21-21
我是70后,也曾跟网上多数网民一样,认为80后是颓废的一代。他们啃老、提前消费;张扬自我,缺少坚忍勤勉;拜金逐利,少了份自重自立。这种思维定势,在2010年8月的一个下午,在读完《湖南教育》通讯稿《活着的眼睛》后,被80后的蒋小波的故事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