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具有很强的人性意识,它从人的欲望、情感、爱、本性等角度出发来对人进行深刻的认识和解读,从而让读者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小说中主人公之间激情、澎湃、阴暗、模糊的爱情过程,实则就是人性本身自我克制与自我释放的双重体现,从爱情本身出发,在现实社会的种种羁绊下,到最后他们无力挣扎到相约死亡的过程,让他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和升华,从而实现了人性的救赎。这部小说的创作让读者见证到作者的情爱观,他更多地通过对人性的自然状态、人性的情欲等进行客观描述,从而来最大限度地把握人性中情与爱的本质,以此来从根本上加深对于人性的认识,这对于人的自我成长、成熟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雨中猫》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对美国夫妇到意大利一家旅馆留宿的事情,故事因猫而起,美国人妻子雨中寻猫,到旅馆老板送猫结束。全文好像没有什么情节,却字字诉说二人情意不合,有着明显的话外音。本文试从故事隐含的主题思想,即女主人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到后来热情被丈夫无情地浇灭,来详细对比一下两篇译文是如何体现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人性的本真。本文试图从革命历史的独特展示、民间角色的塑造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民间立场、民间情怀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了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了人性的本真,展现出了民间世界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的《海狼》以其·凉心动魄的海上冒险和浪漫醉人的爱情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和探讨更令人深思。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不同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分析,本文认为人性的异化、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人最终的毁灭.而人性的完善是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从人类诞生以后的很长的岁月里,一直在探问这个话题。鬼子在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以一种极为冷静的心态,通过对人物生存困境以及人物心理的书写,时刻关注着小人物的生存历程和命运轨迹,揭示了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合理,而这却成为了作家对人性的挖掘依据,透视着人性的丑恶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袁亚南 《教学随笔》2013,(16):129-130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鸭如花》是其人性书写的典范之作,让我们看到了善恶、美丑等人性中对立面的转化与交织,看到了人性的救赎与自救,看到了人性的皈依与完善。《鸭如花》通过底层小人物人性的救赎与自救,谱写了一曲温情的乐章,体现了迟子建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她让人性中善与美的光辉照亮了灵魂中黑暗的角落,给读者以精神的抚慰。  相似文献   

8.
梦幻小说作为中朝古典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它的产生与演变离不开小说文体本身的渐趋独立和成熟,同时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国《枕中记》与朝鲜《调信传》中心,浅析佛教与梦幻小说的联系,进而探讨佛教与中朝梦幻类小说关联.  相似文献   

9.
电影《1942》上映以后,票房和评价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电影所讲述的沉重故事和呈现的惨烈画面,似乎不为观众所接受,但当细细品尝电影,我们会发现,在沉重故事和惨烈画面背后,是冯小刚用电影语言对人性的深度叩问.影片以1942年河南灾荒为大背景,从灾民和官员两个群体入手,对人性的失落、挣扎、归回与救赎做了精彩展示,是继《唐山大地震》后,又一部力图传递给观众温暖和力量的电影,再次体现了导演冯小刚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余欣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09-111
《金字塔》是威廉.戈尔丁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奥利弗在人生的三个阶段的故事。作者通过犀利的笔锋揭示了人性异化的根源和本质,以传达其最终的人性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山本》是贾平凹的一本秦岭之志,"山本"即山之本来,作者的本意是为秦岭写志,却又道出了"人之本来"。生活于秦岭山区的人们,他们的打打杀杀、明争暗斗占了作品的很大一部分,对他们的描写,展现出极具地方特色的国民性山民的不同面孔,暴露了他们作为人所具有的原始人性和欲望。小说中作者以兽喻人,揭示出人身上所具有的兽性。在对人性的揭示与历史的描写中,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在历史的碎片中探索着生命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影片《雨人》是通过一对兄弟之间重获天伦亲情的故事,严肃探讨了西方社会的家庭、情感问题,歌颂了真、善、美的人间真情,包蕴着深刻厚重的道德内涵,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从影片的叙事主题、风格类型、光影、色调、构图等一系列的电影手法和独具意义的影像语言诸方面进行了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了小说《雨把烟打湿了》,并进行了思考,认为:人类一步一步向文明迈进的过程,却越来越不快乐,文明的压抑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14.
短篇小说《彩票》是美国作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小说中情景反讽、象征手法的运用及人物刻画的手法。在此基础上,解读了战后假民主、真暴力的社会现状及愚昧盲从的扭曲人性,揭示了盲从下的人性悲剧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5.
龚平 《文教资料》2012,(12):25-26
余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对苦难的叙述一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在余华看来.苦难可以折射出人性的两面:丑恶与美善。他的八十年代的小说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美善,前后期的创作出现了转型。余华认为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人性中的美善是他现在也是以后小说创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天人相通”是中国哲学最为基本的思想。《诗经》中的“雨”意象的意义有:在农业方面,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奠定了雨作为神的地位,因此,人们千方百计地讨好雨神;在政治方面,建立于农业之上的政权必然受雨的影响,而在原始人的观念中,政治的好坏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雨情;在两性方面,天父以向大地倾泻雨水的方式确保地母受孕,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神话思维,由此雨的性交喻意被广泛地应用;在心理感受方面,雨的下降与悲伤这种下沉的情感在力的结构上的一致,使雨常被当作表达悲思的载体。通观以上四方面意义的产生,无一能脱离“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向历史与人性深处开掘是向本贵的长篇小说《凤凰台》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历史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农民形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在真实反映我国农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时,展现了淳朴的湘西民俗风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19.
管婷婷 《文教资料》2009,(26):14-16
小说<蜗居>中展现的人间百态让人唏嘘.海藻向人们展示了善的一面 ,也暴露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她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求和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自身悲剧的主要原因,残酷的现实世界让海藻不断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苍凉凄美,却叉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0.
艾伟的《风和日丽》以共和国的60年历史变迁为基本写作背景,通过若干主要人物曲折命运的充分展示,对人物复杂深邃的人性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挖掘,而且还甚为成功地刻画塑造出了若干生动丰满、别具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也非常成功地传达出了某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命运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