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简单实惠的方法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光合作用差不多,只是将太阳能转化了可燃烧的氢气和氧气。  相似文献   

2.
一、光合作用产物是地球上生物质的唯一来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是大气中氧气的最初来源。  相似文献   

3.
森堡 《今日科苑》2011,(16):50-52
叶绿体收集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首先是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这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叶绿素分子失去两个电子,水分子发生分解。但是,这个众所周之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6,(6):7-7
植物能够借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已是人所共知的科学常识。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30多亿年前的地球由于氧含量很少,当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废物”可能是水。  相似文献   

5.
问:人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正好相反,白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那么,多少棵树能提供一个人存活的充足氧气? 答: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每年需要的氧气数量是13万升。在日照情况下,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夜晚,却和人类一样,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氧气。相对来说,树木释放的氧气要比消耗的氧气多。但是不同的环境,树木释放的氧气数量也不同。在热带雨林,扣除树消耗的氧气外,热带雨林每棵树每年释放氧气的平均值达到27.3万升。但在干燥的沙漠里,刺柏  相似文献   

6.
森堡 《金秋科苑》2011,(16):50-52
叶绿体收集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首先是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这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叶绿素分子失去两个电子,水分子发生分解。但是,这个众所周之的化学反应想要在实验室中人工实现却很不容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什么时候人类也能像植物那样,用清洁、简便、高效的办法从自然界获取能量呢?人们离这一期望越来越近了。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找到了可使光合反应顺利进行的特殊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期望彻底弄清光合作用的奥秘,使人工光合作用能大规模用于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对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并不陌生:通过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受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正在着手研制一种与叶绿体原理部分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它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实现真正零排放。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9):6-7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近期在实验室内再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光合作用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并产生了可供燃烧的氢气和氧气。该实验的意义在于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能够被人类利用,这种技术将引发一场太阳能使用革命,并补偿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这两名科学家名叫诺塞拉(DanielNocera)和卡南(MatthewKanan),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欣赏美丽的花朵时是否曾想到过植物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叶子呢?叶子能够将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中学到过的。不过以下这些高倍放大的图片为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叶面的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是,人呼吸一次只有短短几秒,就能够把所有吸入的氧气全部转换成二氧化碳呼出来吗?因此,我们猜测:人呼出来的气体仍然含有氧气。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猜想的,我们决定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一、实验材料吸管和保鲜袋若干;数字化传感器套件(计算机、传感器软件、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人的生命需要食物提供的能量来维持,食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能量的时候需要氧气,所以人就必须时时刻刻吸入空气,并把废气排出体外.生命时刻需要补充氧气,鼻子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鼻腔对空气起到加温和湿润的作用,鼻子内的黏膜和鼻毛可以挡住微粒和灰尘.进入人体的空气通过肺和体内的二氧化碳交换,肺由7亿多个肺泡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就发生在这些肺泡表面.每一个肺泡上面都覆盖有无数的毛细血管,新鲜的氧气通过肺泡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顺着血管流到心脏,心脏把含有氧气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肺泡则把接收到的二氧化碳交给支气管,经呼吸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2.
据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们正在南大洋上进行一种试验,通过刺激藻类的生长来减少二氧化碳,最终减少大气中由于温室效应而产生的一些气体.大洋中的藻类或浮游生物能够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叶上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植物获取养料的最重要的方式。可是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叫“眼虫藻”的“动物”居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人们很迷惑,说它是动物吧,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说它是植物吧,它又具有动物的标志。甚至就连它的名字都是怪怪的,既像动物又似植物。原来,眼虫藻生活在淡水中,山会出现在湿土上  相似文献   

14.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5):20-22
看着满山遍野的野花,你或许觉得大自然太奢侈了,美好的东西似乎少一点才值得珍惜,因为"物以稀为贵"。在人们的印象中,重要的、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最少的。但也不尽然,曾经获得不下10次诺贝尔奖的光合作用,不仅被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同时也是"地球上最普遍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大自然进行原初生产的动力。叶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12,(1)
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麻省理工学院一名化学家的一项神奇的发明成果。这位化学家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加入一瓶水中.只要在阳光照射下,这种新的光合作用过程就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并能高效地为人们供应能源。据悉.这瓶加有催化荆处理的水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阳光照射.通过燃料电池的转换就能够产生30度(千瓦小时)的电能。这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天.而且这种新的光合作用成本也十分便宜。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城市林是城市范围内集生态、景观、保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地形态。城市生态林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有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持植物生长,而且改变其环境的能源能汇,影响环境温度、水分和局地气流,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提供动力条件,对城市整个生态环境的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内江科技》2013,(11):145-145
<正>太阳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的基础。没有太阳光,地球将是一个冰冷而黑暗的孤岛。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对食物来说更是不可或缺。阳光在植物生长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存储能量,有了能量植物才能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8.
马清温 《百科知识》2011,(12):42-44
植物的气孔主要位于叶片表面,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气体成分主要有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这些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活动的原料或者产物。  相似文献   

19.
植物和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植物能利用日光能把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建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并同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动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植物而生活。可見由于有了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命才得到发展,繁衍出千万种生物。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这是自然界的最大秘密之一。目前,光合作用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距离完全解决还很远。那末,科学家在这方面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取得了些什么成就呢?一个古典的方程式植物所合成的有机物质有四分之三是碳水化合物。綠叶是植物同化碳素的主要机构。如果把綠叶的断面切片放在显微鏡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片上下表面都有不少小孔,叫气孔;在表皮下面,还有許多圓形或橢圓形的細胞——叶肉細胞;  相似文献   

20.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上亿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的远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整个地球的地形,让一些地方高耸入云,让另一些地方深不见底。板块运动还导致了地球物质的循环。例如,植物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以植物为食,动植物将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化,最终,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或者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