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凯 《上海教育》2009,(11):52-54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品比赛,如小论文、小制作、小软件等,这些比赛中,创新性的体现是常见的评奖标准之一,更有不少活动是直接冠名为“某某创新大赛”的。一般我会提前一到两个月找学生共同计划一下如何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元氏一中始建于1952年,六十年薪火相传,几代一中人孜孜不倦地探索教书育人的真理。正如很多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样,一中的发展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在历经高低反复的颠簸之中,学校的育人事业有了令人欣慰的突破和进展。学校德育的困惑2009年,一中的发展在跨越到一个平台后,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当时感觉学校发展遇到了很多困惑:一、抓反复、反复抓的怪圈。总体感觉德育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而实际上总是在几个问题点上摇摆,有些问题看似已经有效解决,但稍有松懈,就马上出现滑坡。  相似文献   

3.
一个小小的心里住着许多精灵,然而它们都在沉睡,需要有一种力量唤醒它们。一旦拥有了充满活力的它们,你会发现,你拥有自己的美。曹文轩,一个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拥有纯美的文字、童真的心灵,这都得益于他生活的环境。一柜子的儿童读物唤醒了他内心的纯真。曹文轩经常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我父亲柜子里的那些儿童读物。"在贫困的农村,书是奢侈品,但他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能看到作为校长的父亲柜子里的书。那书都是儿童读物,纯洁的书从小就唤醒了他内心的纯真,并且永不消退。  相似文献   

4.
童年的时光就像指间的水珠,一弹而逝,曾经的欢声和笑语似乎已被锁进记忆的抽屉,我开始知道了文人们常说的孤独和寂寞的滋味。不知道自己是何时起变  相似文献   

5.
内心的力量     
[路子对你说]内心有力量的人,像树,能挺直身子,展开茂盛的枝叶;会在艰难的环境中强壮起来,捧出花与果。内心没有力量的人,像浮萍,散乱无根,飘飘的,没有分量,只好随波逐流了。内心有力量的人,有反思的能力、悔过的能力、向往的能力、追求的能力、承担的能力……本期给大家选的这  相似文献   

6.
[引语]法国杂志《她》的主编布彼,才华横溢,见解深刻。1995年,43岁的他却因突发脑溢血而丧失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甚至要借助器械才能呼吸。自此,他与外界的沟通,只能依靠那只惟一能活动的左眼。可以说厄运将他从人生的巅峰抛入了无底深渊,然而,他没有消沉绝望,而是与女医生达成共识:女医生把字母表一千次、一万次高声朗诵,并观察其左眼的反应。他的眼睛眨一次是“是”,两次是“不是”。就这样,女医生记录下他所选择的字母,然后把字母连成词,词再连成句,书就这样一页一页写了下来。可以说,对比一般人,布彼可谓大不幸,他经历的何止是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7.
徐敏 《中国德育》2008,(3):67-68
上课时,一个学生把一块崭新的橡皮切成饺子馅一样的碎片。其他同学的橡皮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刻了字,有的钻了洞,有的画了图……粉笔盒里常常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橡皮,却很少有人来认领。是学生不再需要橡皮了吗?不!每天上学时校门口的小店里总是挤满了买橡皮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内心的力量     
名作看版——奉献名家名作,并邀请作家为你赏析、指津。(这间是书房,让我们在这里与文学前辈们“亲密接触”吧!)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使其发现自己内在的大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就会随之而改变,就会主动而积极地自觉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此时,活动即成长,教育即成长,管理即成长,生活即成长,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唤醒,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11.
《江苏教育》2021,(8):49-50
<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都会起起落落、跌跌撞撞,最终能够一路走来,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渴望并一直在寻找内心的力量。而"问题"就是生命历程中的"信使",它可以让我们痛苦不堪,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个力量。三个咨询案例来自不同学段,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四年级的小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教育方式粗暴,他表现出自卑、敏感、焦虑、失眠等,还有了自杀的意念及自残的行为;七年级的小辉,捣蛋多动,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害群之马",学校对他多次警告,  相似文献   

12.
假如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而应该指责你自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有没有静下来,好好地沉淀—下心灵?你会发现,在内心的最深处,隐藏着无形的力量,只要你勇敢地去挖掘,那么生命将呈现另一番不同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很多来咨询的人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知道我适合干什么?”“我在什么岗位上更容易成功?”“怎样才能获得职业满足感?”而要找到合适的职业,首先对自身要有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外面太嘈杂了,到哪里去寻找清净呢? 现代人建造了别墅,远离尘嚣.别墅是另外的地方,单门独院,鸟语花香,撇开了红尘纷扰,靠近野外的土地. 天地宽广博大,诚实包容,但是对多数的人,这还只是一个梦想.他们拼命往城里挤,认为那儿才是繁华文明的地方.忙碌起来,甚至忘记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把自己唤醒     
有一次,给同事代课。课间,与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位学生闲聊,他的话让我很是震惊。“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讲台旁边呢?能告诉我原因吗?”“一、我成绩不好;二、我上课经常讲话;三、我与同学们相处得不太好……”这个浓眉大眼的男生未及细想,便随口说出了几个理由。我着实一愣,为他的灵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能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反而将束缚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让转入的留守儿童在新环境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8.
最大的力量来自于人的内心,新教育就是唤醒心中沉睡的力量。唤醒自己向上的动力,唤醒身边人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唤醒教师的名师梦想;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家长的教育觉悟,唤醒社会的教育支持,成就学生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19.
他是初二转到我班来的,这已是他转的第五所学校。 他个头明显比其他同学高一截,可成绩一团糟;他脾气暴躁,别人一惹他,就会招来皮肉之苦。我找他谈话,总显出一副无所畏的样子,半天不吭一声,逼急了来一句:“我就这样了!反正我不想上学了!”说完就扬长而去,说真的,我真不知还能为他做什么。 几天以后,我见到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年纪看起来不大,但头发几乎全白了。通过他妈妈的叙述,我了解到他小学时的成绩很好,有一段时间成绩下滑,老师批评他“无可救药”。上中学后情况更糟,他已经读了几所学校,对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经常逃学到网吧里打游戏…  相似文献   

20.
正面对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盲区。健康的班级能让班里每个学生都融入团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主动、健康地成长。我尝试着通过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个孩子自觉履行互相监督义务,通过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互助,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荣辱感,让孩子实实在在触摸到团队的力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