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民乐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教学需求"的调研为出发点,从三个不同实践层面即"以民乐专业学生为代表的同层次班本科生教改层面"、"民乐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学生的差异化教改层面"及"面向民乐专业自身个性特色发展的教改层面"来分析现有教学实践问题;提出强化视唱中"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突出"多声立体和声听觉思维"训练、优化"民族音乐元素"有效融入的对应策略与方法,并通过课例解析加以说明。文章意在探寻适合民乐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民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李洁 《小学教学研究》2024,(4):57-58+64
重视小学阶段的民乐教育,是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民乐,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为此,应从丰富多彩的教材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充分发掘民乐中美的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鉴赏民乐的兴趣;培养演唱民歌的情感;课堂之外开设民乐兴趣小组,创设浓厚的民族器乐学习氛围。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从民乐宝库中吸收养分,感受民乐之美,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放。  相似文献   

3.
我的CD架上唯一收藏的民乐CD是这张《梦回云南》,中国的民乐中爸爸最偏爱云南民乐,说它蕴含的民族风情飘荡于雪山峡谷之间,在演奏者的浸润与架构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音乐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出现波及了西方音乐领域的发展,继而对我国民乐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从新民乐的视角,在创作手法、表演方式、音乐观念及欣赏心里等方面进行阐述,来映射后现代音乐艺术对中国民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践赋予民乐的艺术价值总是与民乐的独特表现方式密不可分。民乐教改的主导方式就是音乐的创造活动,它以表现人的情感理想为宗旨来组织教学,以传统民乐神情意蕴为旨归。高师民乐教改重在实践,必须全面承担起民乐发展创新的重任。因此,从民乐教改的现实意义、民乐教改方法构想、民乐教改方向三个层面探寻民乐发展的路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乐创作的多元格局与国际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求中国民乐发展道路的浪潮中,受“女子十二乐坊”成功的启示,国内其他一些民乐组合也纷纷寻求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道路.针对民乐的这一“国际化”现象,分析中国民乐创作风格和品种的多元格局的形成,探讨民乐“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社会转型期中国民乐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乐坛兴起了一股"新民乐"的浪潮。"新民乐"这个概念自产生起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对"新民乐"含义、产生原因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反思"新民乐"发展道路,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音乐发展走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器乐作为中华文化的声音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音乐审美思考。而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是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的一次大检阅,体现出当代民乐发展水平,它引领更多的观众走近民乐、关注民乐、了解民乐、热爱民乐,让世界聆听到中华民族器乐的美妙乐音。本文从两届"CCTV民族器乐大赛"入手来分析其对器乐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民乐是有别于传统民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表现形式。以新民乐作品《琵琶语》为例,从音色、技巧、风格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来看,新民乐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的内核,时尚的外形。  相似文献   

10.
新民乐是有别于传统民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表现形式。以新民乐作品《琵琶语》为例,从音色、技巧、风格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来看,新民乐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是传统的内核,时尚的外形。  相似文献   

11.
刘爱 《甘肃教育》2020,(3):20-20
一、民乐顶碗舞的历史沿革及传承意义民乐顶碗舞是流传于甘肃省民乐县的一种独家传承的民间舞蹈,自清乾隆年间由洪水镇汤庄村蒙汉驻军传入民乐县以来,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2007年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乐顶碗舞融舞蹈与杂技为一体,舞姿潇洒,造型优美。舞者头顶瓷碗,牙咬竹条,两手各拿一碟一筷,伴随音乐节奏,磕动"口条",弹动竹筷敲击碗碟打出有节奏的悦耳声音,并以传统秧歌十字步为基调,表演走、跳、站、跪、爬、滚、翻等高难度动作,碗却始终稳稳地"端坐"在舞者头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色是民乐的色彩化,而当下民乐合奏表现出背离色彩音色,追求西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中国民乐合奏发展的反思,指出中国民乐发展必须走有特色的个性色彩化之路。文章以民族音乐学和声学角度为视点,研究分析传统民乐的特色化音响效果和色彩化演奏技法、演奏特点,坚定了走中国民乐色彩化道路的方向,并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乐。处于低谷的民乐,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而有人听听民乐曲,也只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多方面需要,推动了民乐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民乐进行改造、创新。于是出现了“新民乐”。“新民乐”的产生,改变了“民乐”的命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脆的竹笛声,悠扬的二胡声,《青花瓷》《中国话》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在中国古典民乐的全新演绎下别有风味。4月28日,一场由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师生担纲演出的“春和璩鸣”民乐特色音乐会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办。除了精彩的经典民乐演奏,校民乐团还与校合唱队联合,在民乐伴奏下用昆曲曲调吟唱古诗词,呈献了一场特别的《昆曲联奏》。  相似文献   

15.
现场交流     
问:中国民乐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民乐已经成了一个逐渐被人淡忘的“角落”,流行音乐侵占了民乐的市场,如果没有得力的保护措施,高雅的民乐恐怕也要“濒临绝境”了吧? 答:这位同学,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现在我们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有一半的同学正在学习民乐。流行音乐和民乐是不同的乐种,民乐是国乐,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我们坚信,中国民乐不是在走向衰亡,而是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新民乐作为传统民乐的现代演绎,不断创新,如今已获得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与音乐市场的生存空间。传统民乐的局限性、音乐改革思潮的绵延不绝、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均为新民乐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将传统与现代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7.
德茂中学作为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一所中学,备受瞩目。这源于学校的特色——民乐教育。多年来,民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民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先秦时期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民乐都是有一定鉴赏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文人阶层、豪门望族或者王侯将相们消费的对象,从未真正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民乐发展到21世纪,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使得民乐逐渐与大众接轨,民乐的魅力开始扩散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女子十二乐坊为民乐走向大众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创新机制的不完善,民乐大众化进程中的弊端也一一展现。本文以女子十二乐坊及太原乐坊演艺市场为视角,重在探讨民乐以乐坊的形式迈向大众化传播所引起的现象,并作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目前高师类艺术实践课程民乐合奏课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重视不足、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师资不足和教学落伍,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优化民乐合奏课的教学应当立足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而重点应当突出民乐合奏课教师的作用,比如学生价值观念偏颇的解决有赖于任课教师的引导;生源质量作为课程难以开展的硬伤是长期存在的事实,这个问题有赖于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实现自己专业技能的突破,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是师生戮力合作的重心;硬件设施的改良有赖于国家和院校的共同努力,短时间内无法满足民乐合奏课的需求,这考验着老师教学的能动性,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新民乐思潮的创新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音乐文化思潮中一直存在着一条求新求变的发展主线。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新民乐思潮亦是如此。它在艺术宽泛性、社会情理性等方面无不蕴含着创新动因。从中能够引发人们对新民乐创作、表演、欣赏和中华民乐发展方向等的理性思考,对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能够健康地与国际音乐文化思潮接轨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