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家"2011计划"的实施,协同创新成为高校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益的重要途径,也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全新组织模式。文章在对协同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指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趋势,导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而社会需求度有限,给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威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高校和学生两个主体层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据就业总趋势,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而大学生群体作为践行"双创"理念的中坚力量,无疑迎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新形势下,及时做好就业心理调适,才能更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旨在立足于"双创"形势,探究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对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北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及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不足,发现河北省的城镇化质量偏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但难以完全融入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有序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就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关系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阐述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纵观现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素质教育的人才输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早已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不能就业就会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的人才损失,进而引发诸多不同层面的社会消极影响。也正因如此,在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早已关系到整个高等素质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因此本文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全新就业理念,进而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此模式无疑是顺应了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一种进步的体现。随着大学扩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等待就业,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在基于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讨论了大类招生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更是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倡导学生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倡导高雅生活是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了。之所以这个问题会得到众多人的关注,是因为就业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一年都会有几百万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到社会就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家庭的和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体系。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个人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就业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革。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就业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对于求职人员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竞争压力。尤其在扩招后的大学校园中,高校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些来自于个人落后的就业理念,一些来自于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种种原因决定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教学需进一步强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7)
在我国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号召下,国内高校也处在转型的重要阶段,构建具有高水平的创新技术型高校进程开始全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文中首先对鼓励高校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其次再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探索,并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21)
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进步的初始动力,而创业则是这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本源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结合国家、江苏省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梳理了自2016年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学校主要的实施办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夯实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保就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就业形势做出的重要应对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当前就业环境的独特性、严峻性、复杂性。深刻认识、理解保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挑战、机遇,并构建高适应性应对策略,对于有效开展大学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加快我国农村建设,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得出要想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需要依靠人才做保障,解决好人才保障问题是推进发展的关键。本文就影响农村建设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保障专业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农村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为成功实现新型城镇化农村发展的目标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华  乔冬娇 《科研管理》2015,36(7):161-167
人力资本积累的程度决定着城镇化建设的水平,识别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及人力资本积累的现有研究成果,识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和DEMATEL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影响因素识别模型,从中心度与原因度两个视角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测算各指标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关系,为转型期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方式选择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提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其次采用SPSS 19.0软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问卷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提出了包含个人综合素养、综合管理能力、校园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程度、法律管理知识和个性特征6个一级指标和创新创业思维训练等34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相关数据,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该研究为客观、合理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跟跑、并跑与领跑”的三大阶段,中国成功构建从政府主导下“产学研”松散联系到“政产学研”紧密互动,再至“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演化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安排。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演进与理论脉络,从超越追赶视角阐释了政府引导、多元协同、包容适应的中国式创新基本特点与实现路径,拓展了技术追赶理论的情境解释与适用边界,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体制四个方面解析后发国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全球要素资源颠覆性重组的背景下,我国亟待深化认识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规律,建成与特殊国情、阶段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的长期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生态文明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生态效率进行分解,探寻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最后建立城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面板Tobit模型,得出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实质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2)技术进步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是抑制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且规模效率对三大地区的影响具有区域特征;(3)城镇化率对东部生态效率存在先负向后正向的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还未体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等因素也从不同方向、程度上对区域生态效率产生影响。据此,从优化产能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贾鹏举  王芳 《科学大众》2021,(2):125-126,14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是中国体育事业新时期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它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体育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社区体育的开展是实施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新时期提高社会、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所提出的新考验.本研究对社区体育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