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山,福州市区中心的一座名山。于山北麓,白塔之侧,丽景旖旎,澜清学海。这里教育文化蕴积深厚,岁月的演变在诠释着这块沃土的沿革与变迁……18世纪初,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始建鳌峰书院,书院至1905年撤销,共考取进士163人、举人700多人,而且“同学皆一时英济”。这座当年福建的最高学府久享“文薮”美誉,如今已成了福州历史文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上,福建书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书院研究的进展,因其文献整理的滞后而相对迟缓。为了拓宽与加深福建书院研究的视域与深度,全面系统地发掘、收集、整理福建书院文献,具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津梁、嘉惠士林的作用。明清福建书院文献是一座充满书香的巨大福建历史文化遗产,它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福建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生员规模、教育理念、授学方式、培养水平、藏书刻书等情况。不仅对还原古代福建书院的历史面貌与发展规律,揭示古代福建书院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彰显古代福建的学术思潮、人文精神与社会风尚,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福建传统书院的复兴与新时代书院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福建常被人们视为文化衰落的地区。其实,在经历了元初不可避免的战争动荡之后,福建的儒学教育事业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然而,由于历来史料的缺乏,一些专门的著作对元代福建的儒学只是一笔带过。笔者在阅读元代文集时对福建儒学教育形成了一些看法,撰成此文,求诸同好。  一、元初教育事业的复兴  宋末福建的儒学教育极盛,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民间自办的书院遍及各地,一些文化大县——如建阳、莆田等,一县拥有十来座书院。然而,宋元鼎革之际,战火燃遍八闽大地,福建各地书院经常成为蒙古军队的驻扎营地,遭到破坏,一些…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福建书院的繁盛时期,许多学者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做过统计,但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聚众讲学是判断书院的主要标准,笔者以此为界定,以宋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创建时间和创建者进行考证,分析宋代福建书院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校坐落于福州市中心的于山北麓,鳌峰坊内,毗邻高士其、李世甲等名人故居.校园内还留有民族英雄林则除早年就读过的鳌峰书院的遗址,人文气息浓郁,环境幽雅秀丽.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S):F0002-F0002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于山北麓,鳌峰坊内,毗邻高士其、李世甲等名人故居。校园内还留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早年就读过的鳌峰书院的遗址,人文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7.
封面简介     
1.雕塑"三山一水"三山,即于山,乌山、屏山;一水,即闽江.于山又名九仙山,相传汉代有何氏兄弟九人登仙于此.乌山赤称乌石山、闽山、道山,其形如龟,相传为何氏兄弟九人登高射乌处。屏山,其形如屏故称屏山,因越王故都建在山麓,故又名越王山。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 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被称为"福建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8.
福建的高等教育,如果从书院算起,可以追溯到唐朝。据《福建通志》记载,唐代天宝年间,福建漳州办起了松州书院,称为“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建阳办起了鳌峰书院,由“唐熊尚书秘建”。宋朝朱熹是我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福建士子学风大振,特别是入宋以来,福建更是人才辈出,这些知名学者中,有不少与三坊七巷有着不解之缘。三坊七巷历代,尤其是清中晚叶学者东渡台湾筹办书院、推广传统教育,为清代台湾书院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福州鳌峰书院严谨、创新的学风更是对晚清台湾各地书院教育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0.
书院文献     
近人颇主张书院制度,足辅学校所不及。其实往时书院亦全恃宏奖风流之大吏,延聘山长得人,始有实效。否则秕弊百出,亦无非庸流之窟穴而已。清季纷纷改为学堂,遂使多年书院文献皆湮灭不可得见。偶录数则于左。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也是有别于一般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场所和学术研究单位。书院之为书院,就在于它是把讲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教育单位。是否是讲学和学术研究场所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为书院的主要标准。根据这一标准,考辨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中的附录三《历代书院名录》中所列的所谓“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可知,被该书列入宋代福建书院而实非的书院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读书处、祭祀处、读书兼祭祀处、刻书处。此外,还有一类是基于朝代划分错误的,即元代书院。  相似文献   

12.
以现实的地域辖区而论,台湾之有书院,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的金门。以本岛而言,则施琅所创西定坊书院应为台湾最早的书院;与其后所创的8所书院,是台湾书院发展的初期,而不应认为是“徒具书院之名”的“义学”。以卫台揆崇文书院为转折点,台湾书院进入了成熟期,并由此迎来了台湾书院发展的高潮。福建书院的成功经验,为台湾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办学模式以供参照和借鉴。而赴台的福建官员和学者的努力,则是台湾书院成功办学的关键。在以闽学治台的政策导向中,台湾书院起到了振兴纲纪,教化民众,促进台湾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福建理学复兴,具体表现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学术传统形成和大批杰出人才的出现,而鳌峰书院的创办是其契机。鳌峰书院之成功,是地方政要与福建学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书院学术曾经历重宋学、重汉学、倡实学的变化,但始终贯彻注重人格养成、学行并重的主线,给福建知识界和社会风气带来重大影响,先后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经世人才,弘扬了朱子理学“躬行践履”的实践理性精神,并表现出有利于与近代文化相衔接的开放性品格。到了近代,福建知识界和教育体系比较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近代形态的转变,知识精英活跃于全国舞台,这种现象与鳌峰书院所承载的实践理性品格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建筑布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山书院是明清两代徽州府六县所有五十四座书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座,整个书院建筑群由学社建筑与文会园林组成。从历史沿革入手,分析竹山书院建筑布局特点与建筑形制特色,以及竹山书院园林的构成要素,以此探讨以竹山书院为代表的徽州古书院的典型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福建地方官员及士绅与台湾书院的发展,闽学对台湾书院的影响、闽台书院主要制度的比较等问题的探讨,认为闽台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互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十分频繁,互补性很强,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满目苍绿,古木参天,黄石二十中依山而建,远离闹市,各处景致肃穆庄重,百年香樟更显幽静,教师悠然工作,学生静心学习,小巧玲珑的校园宛如一座书院。  相似文献   

17.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教化是书院重要的社会功能。一、从书院的产生看,社会教化是其天然的功能。二、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推动书院在宋代以降兴盛发展的强大力量。三、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决定了书院学术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熊熊 《素质教育博览》2007,(6):36-38,14
听说福建客家土楼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易小A高兴坏了。一年级时,易爸爸就带他去过闽西的培田村,那里的客家古民居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明代的书院、几十座宗祠和30多幢土楼,让我们的时空小记者目不暇接。易爸爸告诉小A,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10,(8):F0002-F0002,F0003
四川省洪雅中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1929年5月,县内士绅议决:以农业税、屠宰税附加收入作本县开办中学的经费,并选定县城连云门(学门)外前清修建的文昌宫(雅江书院旧址)和奎星阁(雅雨楼旧址)两座祠庙作校址.推选柳江人何忠敬(信孚)任筹备主任。1929年8月招收三年制普通初中男生一班60人,开办洪雅县立初级中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