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规律。它展现为如下具体规律:党的领导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决定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内在依据;依法治国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基本形式;以协商政治补充代议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显著特色;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党政权力引导社会力量是深化民主的必然选择;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最优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关系中,党的领导是三者协调统一的决定性因素,关乎人民民主,关乎党和社会(人民)的性质,关乎国家与社会的协调与整合。为实现三者关系的协调统一,需突破以下理论难题:党是否有自身的利益;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怎样定位党与国、党与法的关系,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和合统一。  相似文献   

3.
和谐党群关系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人民对党领导地位的拥护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的需求内在统一;党的执政绩效与人民共享执政成果的内在统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反之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基石;协调多元利益,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核心;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三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体现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需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首先是由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党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同时也是由党的历史实践所证明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开始走的就是法治的道路;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统一于人民当家作主,形式上统一于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全面完整地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在信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优越性的统一;在本质论层面上体现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中;在实践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在认识论层面上体现为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娴熟地、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 ,坚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的合理与普及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计划生育的统一、改善人民生活与厉行节约的统一。周恩来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求实性、全局性、坚定性、辩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人民主体地位并开拓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之举。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有机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统一;坚持破除旧制和建立新制有机统一;坚持集中统一和民主自由有机统一。只有处理好这五对关系,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凝聚力、鲜活力,进一步提升党的纯洁性、灵活性,始终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胡锦涛新闻思想的核心,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兴国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必然体现。新闻宣传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闻价值导向,确立人民群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倡导“三贴近”原则,坚持创新,努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真正做到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努力发展人民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人民文学”理论是葛兰西“文化霸权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葛兰西提倡把全民族文学统一的基点放在人民之上,形成既是民族的又是人民的文学,反对对人民漠不关心的文学倾向。“民族——人民文学”既不是毫无审美可言的政治说教,也不是脱离政治的纯艺术,它是审美性和思想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在文学批评和文学遗产继承上都应注意文学的审美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认为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是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依据,是各种利益矛盾统一的基础。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中国梦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辩证统一,是国家权利与人民权利的辩证统一;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有机统一。对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进行阐释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组织与个人两者目标的统一;二是用人问题,“长”与“短”的统一;三是解放思想与更新观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国家的统一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主流;现实生活中,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两岸绝非两国;从国际大局看,承认中国只有一个,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国家和民族(包括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来看,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应坚持以党为领导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统一、法治标准与法治内容的统一、政府推进行为和人民主动行为的统一及同步性与有序性的统一。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中存在的几个统一关系 ,有助于法治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证、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精神文化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秉持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条件、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路径。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协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创造性与奋斗性的统一。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岳鹏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4):53-57,87
基于方法论的认识视角分析和诠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既是研究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需要,也是繁荣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方法论研究视域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原则;二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原则;三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原则;四是过程与阶段的统一原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由于一以贯之地遵循和因时因地地运用这些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才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与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论争,涉及道德、法律、政治等原则性问题.马克思认为,对当时共产主义宣传的态度应把握理性和良心的统一,对自由主义要作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表明了反对封建等级特权、维护人民精神和民主的法制观点;申明了人民代表权和实现权利与义务统一的人民国家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