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感知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写作指导1.感知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这一过程不仅接受信息,也受到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无需作任何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某些事物发生的注意。外界的各种"新异动因"、特别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也可激起人的无意注意。总之,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因此,小学生的注意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但是,无意注意若集中于学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教育的根本源自于幼儿对周围事物以及周围环境产生越来越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教师应该保护幼儿的这种天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与探索能力,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加以有效引导与支持,才能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教师在帮助与引导幼儿度过这一阶段之后,加深幼儿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感知能力。这种幼儿教育理念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原理相契合,因此根据此教育原理开展幼儿教育的启示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道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以过它。不打开注意这道门,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心灵,人就不能认识世界。"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注意"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各种注意发生和保持的前提条件。多变的、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  相似文献   

5.
“注意规律”与电视教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规律”与电视教材设计刘雁军(解放军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250081)“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对注意是这样定义的:注意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用中.实践证明,只有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某项活动时.才有可能在这...  相似文献   

6.
陈喜珍 《职教论坛》2003,(16):53-53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所以,有人称之为“人学”。人为万物之灵,其特征就在于有情感、有理智。因此当代青年学生可以说是“理性”和“情感”的化身,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如果能从“情”和“理”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起共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重视“情感认同”,做到“以情动人”心理学的“情感认同”指的是不同外界刺激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表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乐于接受其影响;反之,对之无兴趣时,就不会产生影响,即使接受也是表面…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9,(10):18-21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力是人类接受知识的门户。有人把注意力比作是心灵的大门,我们的大脑容量十分巨大,可谓是纳得百川,容得宇宙。可是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一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思维都产生明显的倾向性,促使智能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  相似文献   

9.
从初生到三岁是儿童大脑发展最快时期,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学习潜力,此时,如能不断接受外界刺激,进行适当的游戏、言语交际、观察活动,儿童的感知觉、动作、认识能力、语言、思维想象能力就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因此,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极为重要。家庭或托儿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道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以过它。不打开注意这道门,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心灵,人就不能认识世界。”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注意”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各种注意发生和保持的前提条件。多变的、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明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二者经常相互转化、相互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呢?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并茂、声动并存的特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从而增添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艺术力。一、利用多媒体电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时,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它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的愈强烈,学生的注意力愈集中,感知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因此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的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感情”。“感情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感情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的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必要的“刺激”,使学生在大脑皮层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引发他们的积极情意。因为每当人的周围出现新异的刺激时人就会将自己的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初步判明它“是什么”,甚至探究它“为什么”。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唤起求知欲”。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引入中的“刺激”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趣:“兴”从“趣”中来,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移情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活动,同时,自己也受到影响,和事物发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4.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种:一是无意注意,一是有意注意。前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后者是有目的,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的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因此,运用“注意”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是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顿悟是指尚没有悟到某些事情中的道理,经过点拨或不经意间突然想出了。它是在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平时熟悉的人和事物,由于你大脑的皮层已经贮存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常常在脑海中酝酿着,存在着兴奋点。起初有些朦胧感,但当你受到启发或外界的信号刺激时,就容易对此发生反馈,产生顿悟。作为语文教师,关键是如何随时点拨,去刺激学生那已贮存了相当丰富的信息的大脑,加以点化,使学生能在眼前的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相似文献   

17.
异质性心理原理及其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11):80-81,98
异质性心理原理是指外界事物的声音、外形、颜色、光线等作为一种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可以迅速感知事物,因感知经验和感知常性被违背而产生。广告传播中异质性心理原理的运用就是由于刺激物的时空突然性、变异产生的突然性和综合突然性等特征给人们带来深刻印象,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扩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感知外界新鲜事物有着重要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与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联想力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项工作的繁琐令所有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头痛。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有计划地规范化引导。  相似文献   

19.
正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的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过程中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过的或者类似有过的表象派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与课文相关表象的积累,则难以根据课文的描述产生种种想象,也就难以领会和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一、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感知是获得表象的源泉,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事物,形成表象。  相似文献   

20.
廖炳晔 《湖南教育》2014,(10):44-45
教育真的是万能的吗? "教育万能"论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爱尔维修认为,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种观点被德国哲学家康德接受。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