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政治的经济解释和经济的政治解释结合起来,为重审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政治哲学透过国家与市民社会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德性规范与近代政治哲学权利规范的现代性困境,也为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切入现代政治批判奠定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还...  相似文献   

2.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圣人崇拜有助于社会教化。然而在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和儒家政治伦理话语中,圣人崇拜却又很容易演化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实践。原因是:一,儒家的内圣之学缺乏外王事功的道德根据;二,儒家强调“内圣外王”,由圣而王,圣者为王,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又很容易转化为由王而圣,王者为圣;三,圣人崇拜不可避免地使批判儒学转化为帝皇儒学,从而使儒学成为帝皇专制之护符。  相似文献   

3.
刘宗周为明末大儒,本文以刘宗周思想为个案,认为"如何为人"即"证人"的问题,是一条儒家思想发展的主线,儒学每次发展都可以从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上理出端倪.基此认识,本文对儒学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现实的人”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范式尽管都是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之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政治哲学的精华,它对政治理念和政治思维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人们时时处处仍可见其余绪,其务实精神和辩证思维尤值称道,借鉴意义自不待言。一般否定是不足取的。但民本思想毕竟是专制主义时代的产物,其历史和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今天已暴露无遗,消极影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已有所彰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的分析,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摒弃其专制性的糟粕,使之成为当代德治思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从尼采锤子哲学的政治思维方法、权力意志的政治阐释理论、虚无主义政治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尼采政治思想的反现代性质,考察了尼采对后现代主义政治化的影响。尼采的政治思想作为人类从现代社会到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探索形式,具有反现代性的消极特质,对现代社会弊端的批判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尼采锤子哲学的政治思维方法、权力意志的政治阐释理论、虚无主义政治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尼采对现代政治的批判.尼采的政治思想作为人类从现代社会到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探索形式,具有反现代性的消极特质,而其中对现代社会弊端的批判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破灭、社会批判和自我人性发现三个阶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儒家伦理自觉的意义,从对"儒术"的质疑而重新回到儒家仁政理想之上。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恻隐"的善的情感,并始终保持着仁爱理想和博大情怀。同时,他又以诗人的方式不断反身自省,探寻人性的本质。从杜甫的思想界限看,他最终无法逃脱中国专制社会传统政治格局和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思想格局的限制。杜甫的思想遗产尽管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道德自觉、社会批判、人性关怀等内容,但在整体上或许正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权威平民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杜甫本人在思想陷入困惑时,他也曾尝试用中国传统的道家非道德思想和外来宗教佛教的观念来反思儒家道德思想,但不可能有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要是针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的解放”为宗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对旧思想旧社会的批判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斗争、洞察真相的科学要求。文章研读该经典文献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从关于教育原则的论断中找出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并提升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对董仲舒的研究应从对他整合、继承、研究、注解儒学经典的历史哲学成果入手,体察其中心命题。董仲舒的思想不完全依赖汉代政治事实而定,其另有儒学及诸子之学所本。董仲舒在《春秋》经与《公羊传》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其在儒学内部的思想渊源包括易学、尚书学、春秋公羊学,还综合了先秦的各家学说。同时,西汉进入汉武帝时期,政治变革已然有了现实需求,政府意欲从无为清静转变为有为进取,这是董仲舒思想形成的基础。董仲舒的政治哲学,不但具备形而上学的基础,还有其现代诠释,是具有现代生态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质性特 征。这是由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这样。中国古代哲学在主题、世界观、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几千年来伟大中华民族寻求生存和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消弭战乱、治国安邦的丰富政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秉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丰富理论遗产,建构好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两个向度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儒学价值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叶适晚年的欧阳批判体现出对于近世士大夫政治的深刻反省,非理学批判所能范围.在思想渊源上,他接续薛季宣、陈傅良、吕祖谦和陈亮等儒者的事功思路,与其说是宋代浙东学术的集大成者,更准确地说是将其间的政治性逻辑推向了极致.水心批判儒学“待经以为治”的教条心智,提倡直面政治世界的实践经验,发展出以皇极为中心的秩序正义论,注重政治体制与政治素养,从而显示出近世新儒学政治维度的成熟化.  相似文献   

17.
儒学思想是我国从春秋末期就流传开来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许多博大精深的教学理论,对现代社会教学发展依旧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儒学思想在古代主要运用于封建阶级统治,但其优秀的教育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仍然十分有用。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使学生道德修养得以提高,而且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也十分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到儒学思想教育的学习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更多机遇。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在永州成熟、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柳宗元对秦汉儒学进行了总结,周敦颐是宋代儒学的开山祖.柳子的思想学说为周子的性理学说扫清了理论障碍,永州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永州是秦汉儒学和宋新儒学的终始地.柳、周两子的哲学都是以<周易>作为思想基础,阴阳二气的"交错"与"交感"命题源自<周易>.宇宙生成论是相近的,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周子还提出阴阳互为依存并互为转化.他们的宇宙观对思想诠释的进路和对象不同,取"道"不同;柳子诠释的是政治哲学,取的是为政之道、济世救民之道;周子诠释的是伦理哲学,取的是成圣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美国改革时代政治思想的坐标系,新个人观、新自由观与新民主观是其政治哲学的基本架构。杜威批判原子个人主义,主张合作的个人;批判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的合理性;批判传统的民主观,主张合作的、参与的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