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Lakoff等体验哲学派对传统客观主义语言哲学理论的一种扬弃。其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外语教学应凸显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建构学习者的ICM,利用ICM来解释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与认知模块系统。  相似文献   

2.
新的体验哲学语言认知观对外语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育者要充分研究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认识到语言的习得具有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即学习者语言的习得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的个人经历、家庭和教育背景、社会环境无一不对其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语言习得是一个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体验的过程。同时,外语教学也要结合学习者所生存的环境,将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体验性源自于西方的体验哲学。语言的体验性解析语言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通过时间、空间和意义的感知体验,正确理解中英状语从句的结构差异和逻辑关系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文章从语言的体验性阐述英语状语从句的翻译技巧,分析产生误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体验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体验性的,是师生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过程不是静止的、给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在线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语言的不同性质的理解会对语言的不同教学方法产生影响。文章首先对语言的体验性进行简单阐述,然后指出在此基础上对外语教学的两点启示:在过程中体验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语言的不同性质的理解会对语言的不同教学方法产生影响.文章首先对语言的体验性进行简单阐述,然后指出在此基础上对外语教学的两点启示:在过程中体验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李新姣 《考试周刊》2010,(11):54-55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中心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体验哲学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也对西方传统哲学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体验教学是一种以关注人的活动和发展为过程和目的的教学,它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性与体验性。它以情感亲历性、全面投入性、自主能动性、意义生成性为特征,以哲学认识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深刻地阐述了基于体验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即创设体验活动情境、选好体验活动方式、开展体验探究活动、完成体验活动评价。  相似文献   

9.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空间隐喻的体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系统性、多维性和与文化的一致性。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体验性教学是以体验为过程或通过体验来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主体性、主动性、过程性等特点。思想政治课也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目前无论是体验性教学还是体验性学习都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并使体验性教学得以深化,学校、教师、学生都应各自付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Lakoff的体验哲学为当代认知语言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历时描写是体验哲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语法化现象是历时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法化现象的研究理应归于体验哲学的范畴。本文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语法化的内部动因及其运行机制的认知体验基础,从历时的角度佐证语言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体验哲学突显了“以人为本”精神,对外语电化教学有着重要启示。以体验哲学为视角,外语电化教学的本质问题是“互动体验”,其体验结构为三方面:用什么体验,首先体验什么与主要如何体验。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考虑认知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假设及其“社会”转向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建立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的六大互动、融合实践方案:调用学习者原有知识并适时开展具身体验性课堂活动;运用百科知识探究语言理据进行有效词汇-短语教学;基于象征性假设和基础身体经验解释抽象语法现象;利用概念化和识解方式培养学生对意义建构过程和多样化表达的把握;基于具体使用实例和真实情景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统筹语言、文化和认知三大因素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继而从外语课堂教学“实战”角度出发,以实际教学实例为媒介,初步建立一套“去高深化”、“去理想化”和实践性强的体验认知教学模式。希翼以此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忽视语言教学认知基础的不足、填补国内CL指导下系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一种特殊的语义扩展方式——反训,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认知原则和机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语义扩展的研究。基于体验哲学,分析隐藏在反训建构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的认知机制:隐喻化、转喻化和概念整合。概念整合对此类特殊的语义扩展最具阐释力。这种现象其实已经遍及我们的日常语言,从而再次检验了体验哲学。  相似文献   

15.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和社会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经验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表达。文章通过对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分析,指出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说明汉语、英语中表达"喜悦"的转喻和隐转喻方式是建立在人们体验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教学意蕴,为观照审视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与视角。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优化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教学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切实解决教学存在问题的需要,应该选择教学环境匹配化、理论教学具身化、实践教学规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The notion of embodied learning has gained ground in educational sciences over the last decade and has made its way to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researchers acknowledging language learning as an embodied process. This mixed studies review aggregates and reviews empirical research, published from 1990 to 2020, using embodied learning approach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review focuses on embodied approache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first,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s at various educational levels. It encompasses 41 empirical studies with a majority published between 2019 and 2020, suggesting that the research area is growing rapid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ies align with two strands: (1) embodied learning through orchestrating embodi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2) embodied learning in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learning interactions. The review identifies various embodie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esents how they contribute to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different ways. The review proposes an understanding of embodied language learning that holds potentials to engage learners holistically,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skills and adding emotional and motivational benefits to languag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8.
孙崀 《海外英语》2012,(13):72-73,96
听力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力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力理解能力一直是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即语言的体验性、语言认知的无意识性和语言学习的隐喻性为英语听力教学的指明了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和方法,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 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因此, 通过探讨语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课堂活动的目标和质量加以关注,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语感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