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依附和崇拜自然;利用和加强自然;征服和支配自然;警醒和反思自身行为。人类自然观的演变警示我们,对环境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自然观。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进入国内并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我们不能全部接受这种思想。因此,重新发掘辩证自然观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以往的自然观不同,它是一种辩证的自然观,正是这种自然观实现了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和历史是自然的历史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有两种内涵:一种自然是"人化自然",一种自然是天然自然。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社会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有助于深刻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原因,以便为建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统一,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受的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华兹华斯对自然所表达的热爱之情,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与热爱,而他在接受自然对他精神抚慰和理性智慧启发的过程中则又传递出了他对上帝信仰的思想,以及他所认为的“人性的完美”在于返回“伊甸园式的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自然观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认为的那样,彼此分离遥遥相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直观性”的主要缺点,深刻地证明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达到了对自然界辩证的理解,建立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崭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变革。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一生与自然为伴,用心感悟自然,写下了大量歌颂自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他认为自然是实实在在的本真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子女;自然界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梭罗的自然观不但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自然观思想主要是欧洲浪漫主义、美国超验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超验主义思想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间活跃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超验主义被认为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超验主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思想领域和文学领域里的运动。它强调宇宙中的精神,即“超灵”的存在,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更重要的是引起了人们对“个人”的关注。超验主义者告诫人们要自尊自助,依靠自己达到完善精神的境界。超验主义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美国文学及文化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建立现代自然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人性放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生命本质是精神性的;人的个性是人的本性的存在和实现方式;人格受到尊重和维护的人,具有独立、完整人格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本质,人之为人的本质始终处于生成之中;人是自为的生命存在,自为生命的生命体是由自我主宰、自我支配和自我驾驭的;社会发展只有以人为根本目标、基本动力和终极尺度,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人的本性才能获得提升;人作为人,其生存从属于生活,其生存是生活化或意义、价值化的生存。但教育却是去精神化的;它将人先验化、储备化;它所培养的人是均质化、共质化的;它总在伤害人的人格,它所培养的是权威型人格和人格分裂的人;它压抑和放逐了人的自主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生活都是生存化的。  相似文献   

13.
人的素质结构是由民性素质、个性素质和人性素质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融培养学生民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弘扬学生人性于一体,以培养民性为基本、发展个性为核心和弘扬人性为追求,达成民性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在实践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第一,坚持实践观点,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二、注重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认识,从最基本的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三,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独立思考,开展创造性的实践;第四,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真理尺度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邓小平理论就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论、实践目的论、实践形式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发展先进生产力应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生产实践”,发展先进化应成为当代中国一项伟大的“科学实践”活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是当代中国“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其文其诗其词,丰富如海。自古而今,研究者众。而对其人,或褒其超旷洒脱。或贬其消极虚无,颇有争议。羡其胸中万卷,下笔无尘,慕其独立不倚,高蹈远赴。文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对其文化性格和人生态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针对先秦儒家解决人性问题而提出的“性近论”“性善论”“性恶论”的理论缺憾,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人性论。在继承孟荀的基础上,他将善、恶纳入阴阳两分的天人哲学体系之中,并明确地提出了“性善情恶”的二元论、“性三品”的人性论,从而既从“天意”的高度肯定了统治者的善性,又为礼仪法度道德教化和皇权至上套上了合理的“外衣”。这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和方法论,阐释了其理论思想体系与教育、政治的关系,分析了经过神学化的“性三品”的实质,及其对教育对象、教育功能的积极影响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传统将人的本质看作理性、意志、情感等三要素的统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理性相联系 ,将精神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解释世界的认知型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意志相联系 ,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  相似文献   

20.
人的内在自然是人先天具有的生长倾向与潜能。人的内在自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育必须尊重或适应人的内在自然,保护它、激发它、诱导它,并且尽可能排除外界的干扰或阻碍因素,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