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愈说,教师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弟子不必不如师”。实践证明,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有时可能会超过老师,也能当老师的“小先生”。  相似文献   

2.
菁灵姐姐:间的理解、平等、尊重。我是个初二的学生,我心里韩愈有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好苦,因为我即使做了好事也被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老师认为是坏事,班主任很讨厌我,不是圣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他甚至说过叫我去跳河的话。他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也很偏心某些同学,  相似文献   

3.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新境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教学理念,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勇于承认并改正失误,构建和谐的师生的关系;老师不耻于向学生请教.  相似文献   

4.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千多年前,韩愈就为我们指出了“师道”的理想境界:教学相长,共同成长。遗憾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细读文本,剖字析句,老师牵着学生走的“高控型”课堂,却是今天语文课堂的主流。既要当研读文本的文艺理论家,又要当口才出众的演讲家,还要当调控学生情感的表演艺术家,兼班主任的更要成为管理学家——做语文老师,难!做语文老师,累!“我们在课堂上争论、思辨,分不清是老师教学生,还是学生教老师。课内与课外、教与学交织在一起”,“用上课的时间读课本以外的书,还有一群不用付钱的‘小老师’天天指教我,做这样的老师真是幸福”——韩兴娥老师的另类课堂,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解题能力往往超过老师。  相似文献   

6.
一、改变观念,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  相似文献   

7.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在其著名的传世之作《师说》中这一名句,在知识信息化、资源化的今天,尤其显出其蕴含的真理性。今天,教师已经不可能精通所有知识,也不可能具备很多技能,学生只要看到一个新的名词或学习了一门其他专业技能,就可以成为老师的“一词之师”或“一技之师”了。今天的学生有能力发现教师的错误,知道教师的知识不足和有限能力,不懂装懂的窘态会被学生敏锐发现。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师道尊严”与“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观念已经过时,教师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  相似文献   

8.
1200年以前,中唐的韩愈(768-824)作了一系列震聋发聩的文章,其中之一就是《师说》。从表面意思来看,《师说》是讲有关做老师的道理的,其中讲了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了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一节课中,农村校普通学生能发现权威教辅存在的三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发人深思:我们尽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韩愈大师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有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至理名言。下面从对一道习题的解法说起。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因此,在指导模式上应该变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为现代“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的指导模式。在教法上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师說”解     
年过五十的老先生,大概总讀过韓愈的“师說”。这篇文章里很有几句话值得今天当老师和学生的想一想。例如他說: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賢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韓愈的原意,是因为自己接受了门徒,为了抵制当时舆論的非議,所以写这篇文章自解。他的意思是說,自己虽是作了先生,并不一定样样贤于弟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其实就像是学习跳舞,教师就是那个舞蹈教练。“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这个演员培养出来靓丽地登台表演,其他的事大可不必劳心费神,更不必越俎代庖。一、设计导语。为学生精彩开幕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要有新观点。文章有了新观点,不人云亦云,读者才会买帐。因为读者讨厌的是陈谷子烂芝麻。那么,如何才能使观点出新呢?逆向思维即反弹琵琶可以出新。这点古人早已知道。比如,在一般人看来,老师的水平要比学生的高,可韩愈不一概而论,他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现在读来仍一新人的耳目。今  相似文献   

15.
<正>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当一名好老师。怎么做到呢?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确立师生平等的理念现实生活中,教师容易强调自身的权威,要求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却很少顾及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相似文献   

16.
要相信学生     
某老师教《燕子》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教师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面上的飞虫、水中的小鱼虾,先用尾巴沾水缓冲一下,否则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便站起来说:“这话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主要吃飞虫,不吃水中的小虾。”老师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不盲从老师,并说明自己也没实地观察过,表示课后一定去查考资料,搞清楚这个问题。观此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唐朝韩愈说过的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提倡教学相长,是颇有些辩证观点的。一般说来,老师的知识面要比学生宽一些,但由于经历、环境、兴趣、爱好的不同,在某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也有过一些关于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虽然这四个字的最初意思并非指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而是指教育者本人教与学的互相促进),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些似乎都只是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一千多年前,韩愈就为我们指出了"师道"的理想境界:教学相长,共同成长.遗憾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细读文本,剖字析句,老师牵着学生走的"高控型"课堂,却是今天语文课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过一些关于向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似乎都只是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恐怕更多的是“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思想权威,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统治者的神化之  相似文献   

20.
虽说有古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但作为教师,被学生的问题“挂”在黑板上却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个中原由,往往并非是我们的“渎职”,而是作为教师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导致我们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个别的盲点。下面为笔者在一线教学时所遭遇的一则尴尬事例,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