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三角形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北京四中刘坤一、问题的提出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经验应如何评价、指导、筛选?其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是将学法指导引向深入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根据数学学习的认知理论和我们自己的实验研究,提出“数学认知三角形”的框架,试...  相似文献   

2.
张静 《新疆教育》2012,(3):10-10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亲身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指示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艰辛的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 要课题。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是新的学习 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 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素质,才是教学的精髓。所 以,学法指导应渗透到学生认知过程的各种思维活动中。 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划分 1.获取信息(感知):指学生受教师教学内容的 启发,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感知,定向获得感性知识。 2转换信息(理解):指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加工,领会和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使感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以学生获取小学数学的“双基”为目标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乐学善学掌握学法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借助具体的形象、事物和载体,要通过知识学习来掌握学法。所以学法指导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学法,形成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始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每一课时,每一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由于不断遭遇失败体验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其发生经历体验、认知、定势、形成四个阶段,会造成小学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状态、错误的认知解释风格、失调的学习体验、被动的学习活动定势等危害。应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需要教师对学生葆有长久的积极心理期待,提高读懂学生学习心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注重过程教学和学法指导,坚持强化法和认知疗法并重。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数学学习指导体系的初步认识福建建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指导课题组目前,对各类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正向纵深发展。授予学生学法,指导学生“会学”,已是国内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近10年来学习科学与学习指导的研究显示: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出现“学法指导”的字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悟到学法指导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法指导,要从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高度出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中有关数学认知风格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学生的一条重要主线。本文从数学认知风格概念界定、分类、特征、性别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希望今后的研究应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一步探讨如何整合学生数学认知风格与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数学认知风格的研究方法要多样化,尝试使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学的特点,教学学法指导应该把学生行为结构、认知结构和学习机制结合起来.学生学情、认知的心理过程及递进发展的数学成长,启发兴趣是数学学法指导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中有关数学认知风格的研究,已成为研究学生的一条重要主线。本文从数学认知风格概念界定、分类、特征、性别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希望今后的研究应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一步探讨如何整合学生数学认知风格与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数学认知风格的研究方法要多样化,尝试使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法指导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有规律,结合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核心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注重渗透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使教法学法化。心理学表明,学习方法包涵着学生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心理过程。下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十种学法指导:一、学会用旧知同化新知的方法。为了启发学生独立认识新知,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起点放在  相似文献   

14.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已成为中学教师的共识。很多中学纷纷开设学习指导课或学法讲座,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数学是中学生认为最难学的学科之一,开展数学学法指导尤为重要,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少走弯路,而且对改进数学后进面貌,提高所有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能力更为有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学法指导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学潮指导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乐学善学的过程。现结合“求平均数”一课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数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以下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出几种指导方法。一、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指导他们阅读数学课本,并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1.读插图。课本上的插图,大都色彩鲜明,并且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可着重指导他们读插图,并根据图意说…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阅读者对阅读 对象进行认知,体验等的活动,学法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认知、体验等的能力。但由于学生认知、体验的复杂性和阅读对象的多变性,决定了我们仅仅只指导一些方法的程序是不能达到使学生在认知、体验活动中学会方法这一目标的,这样指导还有可能走向我们希望的反面。所以,有的同志提出学法指导的深化和发展须在“谋略”上做文章,研究学习方  相似文献   

18.
吕千松 《学子》2013,(9):37-37
数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学习能力包括学会阅读与思考、学会观察与探索、学会联想与记忆、学会运算与运用、学会交流与评价等方面。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教育评论家桥本重汉认为,"学习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技能要素。在学习能力结构的三要素中,学法起基础作  相似文献   

19.
吕千松 《学子》2013,(11):37
数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学习能力包括学会阅读与思考、学会观察与探索、学会联想与记忆、学会运算与运用、学会交流与评价等方面。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教育评论家桥本重汉认为,"学习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技能要素。在学习能力结构的三要素中,学法起基础作  相似文献   

20.
曾红平 《教师》2010,(12):79-79
数学学法指导是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数学学法指导已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