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在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一词多义表现出原型性结构、家族相似性、范畴的开放性特征,同时在多义词语义范畴中,原型常见于分裂,产生次原型.利用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以原型理论为指导的英语多义词教学可以一改以往机械枯燥的词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指出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认为隐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现象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认知结构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作为重要的认知模式之一,隐喻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词汇的意义,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以"deep"一词为例从隐喻视角下解读一词多义现象,比较英汉中该词一词多义的异同,揭示出该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中具有共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海事英语中的多义词,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对海事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机制展开分析和阐释,得出结论:海事英语的一次多义现象是有充分的认知理据的,通过人的认知模式来学习多义词可以使词汇学习更加形象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语义系统是认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就目前开展的多项研究而言,汉语语义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扩展及延伸其内部词汇系统的研究已成为该项领域各界人士的共识。一词多义的开创者布雷阿尔主张从历时角度解释多义词的形成及现象,随着新兴学科认知语言学的产生,相继出现了通过语义学的语义理论及圆形范畴等理论对这一研究现象的解释。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基础,以具体汉语多义词为例,总结汉语一词多义以往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汉语多义词框架语义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框架语义视角下对汉语多义词成因及现象的解释,希望以此为汉语多义词深层语义分析研究提供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对英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难记又不知如何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可以解释一词多义。本文根据家族相似性理论,用隐喻和转喻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提出多义词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英语介词是多义词的一种,语义较为抽象,具有复杂的延伸意义。英语介词对二语或外语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甚至对高级学习者来讲完全掌握多义介词也有很大难度。因此,英语多义介词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多义词研究的焦点。意象图式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作为传统介词教学的有益补充,为课堂介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运用意象图示理论,从认知角度系统研究介词多义现象,有助于揭示某个义项生成的内部认知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使语言学习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介词各义项在多义网络中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家族相似性原理、原型理论、隐喻与换喻等,对英语中多义词的内部语义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并较为深刻地理解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作为认知语言学基础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多义词"press"的词义扩展过程可以看出,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提供了很强的理据性。利用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对多义词的教和学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不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格。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经验利用已知事物去理解未知、抽象的事物的一种过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就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少英语学习者在了解了一个单词的一两个意义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了,以后再遇到这个词时,不注意上下文是否有变化,总是用那一两个词义去套,结果是理解失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英语词汇具有一词多义的显著特点。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除了术语外,英语中单义词是很少的。本文将对英语多义动词进行习得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旨在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促进学习者对词汇的活学活用,从根本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是整个语言系统发展的原动力,它为词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突破口和视角。教师应该首先重视词汇基本意义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掌握一词多义,培养学生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并注意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导入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词汇教学是EFL(英语为外国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虽然不少学者总结了各种词汇学习策略和记忆方法,三大词汇瓶颈-一词多义、习语、短语动词仍给EFL学习者构成障碍。本文通过分析一词多义,习语,短语动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念隐喻与三类词汇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其教学的积极影响论述了将概念隐喻理念运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隐喻思维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与行为方式。词汇习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隐喻思维能帮助学习者将词汇学习置于客观世界、人类经验及认知语言结构和意义中.从而提高英语词汇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体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多义词的身体义属于人类认知概念中的元概念,即最初形成的概念。从元概念出发考查身体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能深刻揭示人类认知的体验性。“背”以身体部位义为中心原型义项,基于人体背部的位置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语义派生。从历时角度看,其语义派生过程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语义范畴由具体向抽象延伸。从共时的认知的角度看,其语义派生的机制具有理据性,义项间存在扩展关系和阐释关系,以原型义项为中心向边缘扩散。派生义项的稳定性与主观化及其与原型义项的认知距离有关,认知距离越近,稳定性越强。综合反映出体验性认知在汉语词汇语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ひく"作为一个多义动词使用频率很高。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全面掌握多项语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困难。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ひく"的多项语义,构建语义网络结构,可以使我们对"ひく"的理解更加简单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隐喻能力的增长对于学生建立词汇认知图式和词汇深度习得,促进词汇用法的流利性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该理论来探讨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苦"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后来引申为这种植物的味道,再引申表示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与"苦"的味道具有认知上的同构原理:带有刺激性,让人不舒服。"苦"由具体的意义引申出抽象的意义。人隐喻性的认知方式带来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苦"的隐喻由味道域映射到心理感觉域,体现了人类从身体经验出发来体认世界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是词汇习得的关键因素,能够衡量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水平.依据动态系统理论,结合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发展的动态、非线性特点,从英汉对比与隐喻认知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特点,实施学习策略训练,构建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动态模式,试图揭示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轨迹和机制,从而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理论建设和研究方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