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小娇 《师道》2014,(5):25-26
悬念设疑在课堂教学中,“悬念设疑”又称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无法预知结果但迫切希望知道结果的情形下,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设疑具有启迪、导引、激励和鞭策等基础性作用。因此"教贵设疑、学贵有疑"。为此,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基本的质疑精神,通过"疑"的启迪创设矛盾的碰撞,激发积极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导引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诱发好奇、促进主动,带领学生走向自主求知、主动发展的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4.
胡鹏 《中学教学参考》2010,(21):119-119
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的一个明显区别是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只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角色的课堂模式,代之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于是讨论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确实会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6.
把握课堂设疑的适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而怎样优化课堂问题设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问题的“度”,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人点,这对实施生物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8.
李朝晖 《广西教育》2005,(4A):38-39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师生有效互动,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充分发挥与课堂提问有很大关系。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设疑布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9.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思维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艺术新课标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素养的达成需要学生深度地参与到学习发生过程中,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深度思考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以《艺品八大山人》为例,通过聚焦期望的学习结果,进行逆向设计,构建疑辨式课堂。立足不同的学情,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与多重矛盾冲突,引发学生连续地质疑、自疑、辨疑和追疑,不断呼应“疑问”的生成与解决,从而激发探究欲望,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与核心素养的自然达成,从而构建学生对中国文化巨匠的认知与个人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之一。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设疑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时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因此,教师从情境设疑、实验设疑、生活设疑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课堂运用设疑导入的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13.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生疑、解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与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解疑无缝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根据教材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形象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联系生活、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设问激疑、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首先要营造民主阅读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见解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期间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因此,创设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设疑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设疑用得好,能激活课堂,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主动去思维、去探索,能使课堂产生更好的“效益”。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20.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疑艺术,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