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集中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雷特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大自然抒发赞美之情;对人做出全面而又崇高的评价;勇敢地冲破世俗的门第观念, 追求美好的爱情等等。但是,宿命的思想不时出现在字里行间,使该剧白璧微瑕。本文在肯定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同时,指出了其思想中的宿命论成分,并分析了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伊丽沙白戏剧和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通过对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如何将人文主义思想用于文艺创作,从而达到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去反对神的权威和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莎翁三十七个剧本共写人物一千多个,其中女性一百四十多个,有赞美的,有谴责的,这在他创作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这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变化有密切关系。莎翁笔下的恶女人是现实的反映,其中有贪图亨受,在肉欲的放纵中毁其一生的,有追权逐利的,也有丧失人性的迫害狂式的人物。莎翁评价女性人物是以人文主义的伦理道德为标准的。他笔下的恶女人具有多重性格。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其进步性广被关注 ,其局限性往往被人忽视。莎翁四大悲剧显示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局限性 :即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悲观主义的宿命论观点 ;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陈舜 《广西教育》2013,(2):51-51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称之为绝响又经久不衰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这是因为莎翁为此戏剧作品注入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大异于常,充满了智慧和活力,与中世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贬低大相径庭。她们的出现,丰富了莎翁的女性画廊。  相似文献   

8.
郭欣 《文教资料》2008,(33):23-25
自然场景是戏剧创作的重要因素,它赋予戏剧文本特定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悲剧中自然场景的比较,探讨莎翁戏剧创作的艺术手法及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作为莎翁戏剧中的精品,凝聚着其复杂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卓越的戏剧表现技巧,可谓"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的不朽杰作。按照"文化诗学"的批评思路,通过贯通文本的外延研究和内部研究,分析剧作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并据此进一步指出其现实价值,以践行"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核心主张。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四大悲剧《汉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均完成于第三阶段,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远远没有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还很遥远,新势力和旧势力的较量愈演愈烈,人类的真诚、善良、尊严和仁爱受到私欲、野心、狡诈和残忍的腐蚀与践踏。他不再那么乐观了,而是把满面愁容和满腹的愤怒化为巨大的力量,凝聚在笔墨里,写出了不朽的四大悲剧。时间已过去了近四百年,莎翁的四大悲剧仍然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他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对…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多种艺术手法构建自然、和谐的伦理道德体系,追求真善美一体的终极道德伦理鸟托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进行解读,展现剧中人物制造的伦理道德的荒原,体验李尔的人性复归及其对亲情的守望.认为考狄利娅这一形象承载了莎士比亚道德伦理鸟托邦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尤其在其四大悲剧中,通过悲剧形象的塑造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的内涵,讴歌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尔王》不同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其余三部,其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为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秩序失衡必然导致人伦蛊坏,道德沦丧,强壮的青年会凌驾衰弱的老人,子女会一拳打死老父亲。而唯有经过爱与善的牺牲磨炼,方能恢复秩序,迎来和谐恒常。  相似文献   

14.
《李尔王》有着浓厚的圣经文化特征。首先,它对圣经故事《约伯记》进行了明显的借鉴,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另外,《李尔王》一剧在塑造李尔和考狄利娅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多方位地利用了圣经典故,使其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相似文献   

15.
学史上,关于莎土比亚十四行诗集的主题存在两大争议,即主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故事还是对情感轨迹的抒情性表述;诗集中刻画的是真实的人物还是戏剧化的角色。本论证了莎土比亚十四行诗集中情节、冲突、戏剧性人物的存在,从而证实了诗集主题的戏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尔王和懵教官将权力和财产进行了不当的转移,导致了相似的凄惨晚年.文本通过两人的经历表现了个人主义与宗法制度两个不同的主题,同时主题中又都包含着共同的反讽,有着一明一暗相互抵消的价值观.即<李尔王>张扬人的个性,却又沦入现代虚无主义;<懵教官>强调宗法的力量,却又将金钱凌驾于宗法之上.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美政”理想只有依赖楚贤君才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女喻君臣”的心理定势.《离骚)中多次媒人的出现可进一步证明“求女”是“求君”;屈原“三求女”为求“楚贤君”而非“求九州贤君”.  相似文献   

18.
嵇康的“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本体论,也是他人学思想的出发点。他的“自然”范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其主要含义乃是自是和自在。所以,在人学的意义上“自然”就是自由境界,“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出发点,“越名教而任自然”则是他的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9.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中两个永恒的形象,几百年来世人评论很多。堂吉诃德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但他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人文主义的缺憾;哈姆雷特以人文主义的理想为精神支柱,坚持与封建社会的罪恶势力斗争,他的战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人文主义的高扬。通过对这两人物形象做比较,揭示出人文主义在他们身上的背离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富社会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喜剧 ,也是他创作早期到悲剧时期的过渡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 ,作家忠于现实 ,宣扬人文主义理想 ,但是理想受到现实的冲击 ,他一次次地动摇、挣扎 ,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其理想信念呈波状下滑状态 ,最终大欢喜的结局终究不能挽救其理想在现实中破灭的事实。作家的思想及创作也必将在理想的破灭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