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听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其内容都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揠苗助长》。两位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都匠心独运、非常巧妙,课上得也很精彩。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两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而且都在揭示寓意这一环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笔曾经在很多种场合下思考过:什么样才算是真正优秀的语老师?想了很久都没找到答案。网上有人戏称:真正的语老师是没有的。直到教《孔乙己》这篇章的时候我才忽有所悟。  相似文献   

3.
赵挚 《湖南教育》2006,(5):32-33
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看课件是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们是主次关系。如何落实读文本,使读书收到实效,同时又运用课件更好地为读文本服务呢?概括起来说,要做到两“精”: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悦老师的《秋水》(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郾6)属研究性学习课例。张老师不囿于语文教学现状,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本着给课堂增加亮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入发掘课本以外东西的新理念,应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更何况是一篇文言文,读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既然是研究性学习,我也想谈谈我的浅见。张老师的案例主要分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从字词句的角度去分析,应该说这一部分的亮点是新颖的导语,从“秋水”这个词语谈起;第二课时着眼于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探讨,应该说用了讲白话文的方法去讲文言文,帮助学生去理清思路,另外对庄子…  相似文献   

6.
曾听过两节《秦兵马俑》(人教版第七册),执教者分别是一位青年教师和一位老年教师,现各选一个片断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师:同学们,饱经风霜的阿炳会怎样卖艺度日?请同学们在纸上写下来。师: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8.
王娟 《湖南教育》2006,(5):34-34
笔者在本刊2006年第2期上读到岳阳市吴群老师的《童话,为什么离儿童越来越远》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特级教案与课时作业新设计》,在受益良多之时也引发了一己之想。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象有多重有一次,我们学校一位教师执教《曹冲称象》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啊?”教师并没有沿用“生问师答”的传统模式,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学们,谁知道大象有多重?”不少学生猜起来了:“一万斤吧。”“一亿斤吧。”“四万八千斤吧。”……尽管同学们回答得挺热烈,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竟这样猜猜了事了。犤评析犦这堂课就教育理念而言,无疑是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动态生成,都体现得比较充分。但是“大象有多重”竟成了整堂课的遗憾。我想:“大象有多重”在这课中重要吗?…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案例一〉当教师问学生某个数学问题,学生的回答正好符合教师的意图时,教师即刻就说:“你说得真棒!我们表扬他(她)。”紧接着xx/xxx,还有班级的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你真棒!你真棒!”。  相似文献   

12.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14.
一、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体验 在人的发展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但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学生要“探究”、“合作”,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在研读过程中,要使小组各层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型”、“开放型”的课堂中来,消除了差异性对课堂教学的不利影响,形成了互动关系,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有幸听到了《小露珠》作为两则不同教例的课,颇有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16.
两位教师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他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现将教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教《翠鸟》一课应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8.
《麦克白》教学案例体现了国外的教学理念,其进步性体现在目标分类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目标陈述的弊端、强调了教学中的认知策略和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估三点上。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已经辩证的看问题,灵活运用国外教学理论,为我国的语文教学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 T:Oh,today is very hot.(形象地加上动作,让人感觉热,以此感染学生。)I’m very thirsty.Are you thirst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