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云香 《今传媒》2009,(12):96-96
因为一个并非自己所写博客的“曝光”,在北京打工的闫德利伴着“艾滋女”三字频频见诸报端。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2.
路勇 《青年记者》2009,(21):85-85
最近,一名“女子”在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为报复社会而故意为之。随之曝光的,还有大量的“艳照”。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3.
极端事件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目标.这一点也不奇怪.媒体对世界的观照是选择性的,他们不可能将其关注的目光均匀分布在周遭世界上,必然是有所选择、有所忽略;媒体关注什么,会存在“选择性失明”,有洞见,也有盲点.  相似文献   

4.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5.
媒体要成为国情教育课堂,除了政治正确之外,还得有说得过去的专业能力.我不相信,沉溺于口水战的媒体能教给国民完整的国情知识、健全的理性.  相似文献   

6.
常冬  戚振扬 《新闻世界》2009,(6):139-140
博客自媒体的发展已有10年,本文总结了其内涵、特点、传播主体类型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自媒体在许多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作用。并指出自媒体良莠不齐,影响了其信息的可信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规范。  相似文献   

7.
"三鹿奶粉事件"反映了媒介对突发危机事件预警责任的缺失.媒体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感应系统,应该及时对公众履行它最基本的信息告知功能.建立媒介预警机制,促进媒体信息公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艾滋女”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个名叫“闫德利”的女子以“艾滋女”身份发表博文《我的忏悔》,称自己被检查出艾滋病,为自己的滥交而后悔。之后,又陆续发表博文讲述自己被继父强暴、去北京当小姐的悲惨经历,并曝出279个“嫖客”的电话号码。为证明博文的真实性,“她”毫不避讳地贴出艳照和全家福。一时间,“闫德利”的博文和照片引发网站的狂热转载,“艾滋女”成为网友漫骂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常凌翀 《新闻窗》2010,(1):36-37
去年10月中旬,一则“‘艾滋女’开博曝光数百性接触者”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经过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交互放大,很快发展成为一则社会焦点事件。随着当事人闰德利体检正常和始作俑者杨某的落网,终于画上一个句号。一个人利用网络暴力,利用了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  相似文献   

10.
11.
主持人:媒体让杨丽娟“火”了,同时也惹“火”上身。当受众从对杨丽娟一家人疯狂的“追星经历”的指责中清醒过来,看到其背后的病态和心理缺陷之后,更多批判和谴责的目光投向了媒体的所作所为。的确,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媒体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有些过火一一本来应该是“记录者”,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了“参与者”,有时甚至是“策划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利益遭遇空前的冲撞之时,媒体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烈性情绪,这也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当这种情绪失控成为燎原之火,在很多媒体上恣意燃烧的时候,就要当心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德民成了百姓共同关注的特号新闻人物,陆德民一下子从受人尊敬的学者、被人爱戴的师长和深得大众仰慕的经济学家的灿烂云端跌入了人生的悬崖深谷。这一既成事实使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是的,当然是由陆德民嫖娼导致的。舍此,媒体关于此事的炒作或者公众对此的舆论都只会是无源之水。但原因并非如此简单,使陆德民瞬间坠入悬崖深谷的,还有多家媒体。打开近日的报纸可以发现,从京城一家都市报11月1日最先抖出这件看似惊天动地的丑闻之后,各路媒体迅速跟进。这几天,陆德…  相似文献   

14.
媒体事件与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事件营销之“借势”到“造势”2005年的夏天,湖南卫视和蒙牛联手打造的《超级女声》火遍了大江南北,收视率节节攀高,蒙牛的“酸酸乳”更是创下了25亿的销售奇迹。人们再一次见证了事件营销的威力。  相似文献   

15.
“陈宝莲遗照”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媒体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少媒体奔赴上海拍摄陈的寓所照片,更有一家周刊的记者假扮陈的亲属,混进陈家拍摄遗物,引起了陈的家人与朋友的强烈不满。就在一波未平之际,又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以致酿成了后来众所周知的“遗照风波”。  相似文献   

16.
一、重庆“钉子户”事件回放 2004年8月31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随后该片区280户陆续搬迁,但杨武、吴苹夫妻的两层小楼一直伫立在工地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南木 《青年记者》2008,(1):65-65
"虎照事件"给我们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大,有人认为,对"华南虎"的持续关注,是媒体在履行其社会责任.因为在争论中,人们在一步步逼近真相.  相似文献   

18.
王丹 《新闻前哨》2011,(6):28-29
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报道和宣传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进程与结果。因此,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媒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公众以真相和公正,转危为安,已成为当下媒体应着重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在危机事件中媒体角色按照其功用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9.
温凤鸣  胡钦太 《新闻传播》2009,(12):104-105
10月13日.河北一男子杨某盗用前女友的名字开设了博客,捏造其卖淫、患艾滋病和缥客发生性行为的博文,以及她的私人生活照片。14日“艾滋女”开博曝光性接触者即见诸报端包括我国四大门户网站在内的各网站贴吧纷纷转载杨某博文,同时,电视台也不放过这种吸引大量眼球的机会,纷纷报道“艾滋女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充斥着大小媒体的有限新闻空间。本来是一个平常的个人追星事件,一经众媒体狂轰乱炸,竟变成一个非同寻常的社会事件。本文通过对杨丽娟事件的分析,认为在这一事件背后扮演不光彩角色的是媒体奇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