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中国电视界说起"民生新闻",就不能不提起南京。因为普遍的观点是,南京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尤其是大板块民生新闻的发源地,南京的民生新闻大战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并且演变成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而纵观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是  相似文献   

3.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建设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党报必以经济新闻报道为重中之重。然而,在跨越改革开放20年后,却发现经济新闻越来越难写了。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任何一个微观经济组织都好比算盘上的一粒珠子,由一只巨大的手在统一摆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哪里、有无效益,全然不用操心,你只管如何完成任务就行了。与此相对应的经济新闻报道,只写完成任务、完成计划就是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新闻报道不仅要报微观经济,而且要分析宏观经济;不仅要报生产,而且要报经营;不仅要报管理,而且要报改革;不仅要…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直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直接反映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经济生产和经济形势,所报道的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因此备受广大受众关注。我国著名新闻学家萨空了先生在其著作《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中指出:“世界上新闻报道最为人类所注意的,第一是经济新闻,注意的人也最多。”他还指出:“人类最初注意新闻,绝非出于人类的好奇心,实在是由于生存的需要。就是到今日也仍然是他们生存关  相似文献   

5.
朱虹 《记者摇篮》2009,(11):41-41
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与经济工作、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除具备新闻的时效性、公开性、真实性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徐昌胜 《新闻世界》2009,(8):109-110
近年来。我国报纸中出现的集装箱式的新闻言论版。是新闻评论、新闻传媒乃至社会民主化进程中一个可喜的进步.它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传播理念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可以说给中国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闻写作的叙事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末,叙事学(Narratology)理论在西方兴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这一理论在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典型的叙事作品,不仅要关注“说什么”,而且要讲究“怎么说”,因而它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同时,也需要从叙事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以不断丰  相似文献   

8.
新闻科学,既有基础理论的“学”,又有应用理论、操作方法的“术”。本文拟就新闻写作(包括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下同)的贴近术谈点看法。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为新闻写作和受众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原则,又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贴近…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近年来各新闻单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都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能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像人民日报这样高层次的党报,一方面也在不断改革新闻写作和版面面孔,力图以新颖的新闻、生动活泼的版面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又在专刊、专版上花大力气以使稿件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适应不同读者口味的需要。时下,追求贴近、探索贴近、崇尚贴近,已成了新闻写作和读者品评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贴近,这既是社…  相似文献   

10.
王娜 《新闻世界》2014,(3):12-13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是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对象划分而存在的新闻报道门类,因其报道内容的特定性而区别于科技新闻、文教新闻、政法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由于与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就必须具有新鲜浓郁的“经济味”。也就是说,要注意从经济的视角切入,以经济活动的新闻价值为基本内涵,用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与文风进行报道,力求使报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经济新闻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的特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二者的交融和相互促进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从法国的罗浮宫到北京的故宫,从中国的中山装到外国的西服,从法式马克西姆餐厅到北京的贵宾楼饭店,从可口可乐到功夫茶道,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不同国度和不同时代,文化和经济是怎样地相互发挥作用。文化如影随形弥漫在经济的肌体内,已无法析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活动中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不论广播、报纸、电视,经济报道都是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对于经济生活,每个传媒都无法回避,对于经济新闻,每个传媒也不会轻视。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受众对改革介入度的增强,受众越来越多地批评我们的经济报道“不贴肉,不解渴”,我们记者自己也感到这样的报道“没份量,没看头”。恰在此时,一些传媒经过不懈的摸索纷纷推出一种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新闻样式——姑且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它兼有社会新闻的可看性、贴近性和经济新闻的深度、广度,为传媒吹来一股清风,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的真实性除了每篇新闻作品的每个新闻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要求大众传播工具根据经济规律,向受众展现完整的画面,把客观规律揭示给受众,以确立可信性。缺少可信性,真实性即遭受怀疑。要特别提防隐瞒事实和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碰到一些涉及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时,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对新闻事实有比较深的了解,并能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分析。在当今新闻信息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记者如果能发挥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带上些有力的分析和深层次的评价,岂不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近两年,我们在经济报道实践中注意用经济新闻述评的方法报道分析新闻事实,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从中也摸索到一些写好经济新闻述评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要沙里淘金,写出既具可听(视)性又有指导性的经济新闻报道,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新闻题材的大与小经济活动五彩缤纷,新闻事实有大有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小事中发现大题材,表现大主题,以“滴水见太阳”之功效赢得读者。有些时候,往往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把它放在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就能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表现一个大主题。我们的记者,就该多留神身边人、身边事,从平常的小事中去发现题材,写出具深度和新意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启迪,甚至给决策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柯友金 《新闻前哨》2004,(11):52-52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新闻媒体的经济宣传报道尤为繁荣活跃。然而,在这活跃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必须看到不足,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主要表现是:经济报道的分量不足,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报道的内容单调,形式老套呆板;新闻的视觉不新,不深,不开阔等等。这些也正是当前新闻领域和媒体急待解决的问题与弊端。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众多的经济新闻中,可读性强、读者满意的经济新闻却不多.究其原因则是传统经济新闻写作模式在作祟.传统的经济新闻写作往往是"经济术语+数字+新闻事件",或是"生产过程+生产措施+生产效益".这样,给人一副枯燥、呆板、生硬、乏味的面孔,造成"业外人看不懂,业内人不愿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