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实现哲学变革的重要路径。走进马克思哲学,必须理解把握“实践”概念范畴,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法和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具有其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特征,把握运用实践思维方式,厘清马克思哲学学习中的迷雾、误区,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正精神实质和方法论,对走进真正的马克思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其哲学的首要观点,并且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当中.它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标志在于其实践观的确立,并且它使哲学研究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确立终结了以往旧哲学种种的理论缺陷,建构了以实践为其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真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3.
陈强强 《科学学研究》2020,38(6):968-975
公民科学为分析STS进路和科学哲学进路的科学民主化理论的基本共识和主要分歧创造了可能。“基本共识”体现为反对科学自治和将民主化限定在科学的决策维度。公民科学实践表明:反对科学自治的民主化理论与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存在“错位”;公民科学实践突破了科学的决策维度,延伸到了科学的实施维度,但实践的都不彻底。“主要分歧”体现在科学民主化的理由和限度方面。在“理由”方面,STS进路基于社会学方法和科学建构论;科学哲学进路基于哲学方法和温和实在论。在“限度”方面,贾撒诺夫为主的STS 进路主张科学的三个阶段彻底民主化,科林斯为代表的STS进路和基切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进路主张保留一定的科学自治。公民科学实践表明:两条进路都不能为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提供充分理由;科学民主化实践灵活而多样,未遵循理论给定的“限度”。总之,科学民主化理论不够完备,公民科学的民主实践不够彻底,二者形成了张力关系。张力关系形成的根源之一是科学民主化理论与公民科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根源是科学民主化理论定位的局限和科学民主化实践程度的有限。可通过加强科学民主化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注与思考和兼顾科学的决策维度和实施维度来缓解这种张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生存论作为哲学自觉关注人类生存、强调实践创生性的积极成果,它表征的是人类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生命流程,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深层解构后的理论成果.实践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生存就是人的生存,或者说就是生活.实践生存论就是有关人类生存的理论,以它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迁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思维方式正在由近代的“概念思维”演变为 2 1世纪的“实践思维”。文章运用“实践思维”方式探讨了技术的本质、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技术双刃”论、“客体中心”论、技术的门类结构、“技术决定论”、技术认识论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由此表明 :运用新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 ,在实践中学会这样的思考 ,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思维水平将跃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对传统哲学的总结,也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革命性变革,集中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和哲学功能等方面,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践观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目的和因果、必然和自由在相互规定和转化中的现实统一活动。  相似文献   

7.
麦当劳所表征的社会理性化趋势,是工具理性被过度彰显的结果,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核心特质.这种社会理性化趋势,根源于旧唯物主义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在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和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的灾难,产生“理性化诉求招致非理性恶果”的悖论.破解此悖论,需要人们把目光投向马克思哲学,以新唯物主义刷新头脑,重新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春丽 《科教文汇》2014,(34):111-112
康德从哲学的概念中抽象出道德法则,将其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再把“道德形而上学”追溯到“实践理性批判”,构建了一个先验自律的道德哲学体系,是对他律性的宗教道德的超越,同时在其思想体系内又包含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是有生命活动的实践本质,把道德原则内化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确立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对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扬弃。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是科技界新近涌现的技术,它借助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通 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主体,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 对人、社会、思维乃至哲学观念的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可以说,科学哲学在这场席卷全球 的科技风暴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科学哲学所面临的这一新挑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 述,内容涉及虚拟现实与科技进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物质与“虚拟物质”、实践与“ 虚拟实践”、现实经验与“虚拟经验”等科学哲学难以回避的问题,并试图加以诠释。虚拟 现实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它所带来的是人类思维和技术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尽管它所引 发的争议仍将继续,但人类自身终将会受益其中。  相似文献   

10.
宁伟 《科技风》2011,(15):243+25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它的本质特征一直争论不休,这其中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认识。实践———毫无争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实践观点是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范畴是其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都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的观点,这些学者都忽略了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宇宙生成论,他们把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混为一谈。本文从这一批判角度出发,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是物质,而实践是其宇宙生成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孙启飞 《科教文汇》2007,(8Z):89-89
新大纲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一切思维的起点。“实践出真知”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前苏联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提出:  相似文献   

12.
罗钧恒  白蕾  刘宏程 《科教文汇》2012,(16):169-170
实践概念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亚里士多德创始实践哲学以来,实践概念的内涵已得到丰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是指人的分化自然与统一自然的活动,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引入心理学,会影响到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引起对人的本质、心理的本质的认识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方法论的选择和心理的解释框架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去看待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成是在人自己的创造性生存活动——实践中生成、展开和完善的,亦是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3.
黄红生 《科学学研究》2007,25(4):623-627
信息技术对世界祛魅与返魅是后现代信息技术哲学的新特性。信息技术不仅调整哲学的维度,浸没哲学经验,颠覆哲学体验;而且调整哲学价值向度,祛除幻想,消解主客体的确定性。不仅变革哲学思维方式,促使纯粹实体思维方式走向虚拟思维方式;而且变革哲学认识,形成虚拟认识,导致可能性规范现实性的认识运动。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亦即对事物的反思)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表述。但是在本文看来,这句话在深层上蕴藏着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革命,因而可以被理解为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它暗示着近代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即在马克思那里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范式转变,真正地体现了哲学的特性与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孙石 《科教文汇》2008,(32):88-89
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角度论述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主张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心灵哲学的讨论中,丘奇兰德的取消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对民间心理学和功能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丘奇兰德提出了神经哲学作为替代当前心灵哲学讨论的新框架:它反对民间心理学来捍卫物理主义,反对计算主义来捍卫联结主义,反对功能主义来建构还原式神经哲学,并通过知觉的可塑性理论为神经哲学的合理性辩护。尤其是他强调哲学解释要与最新的科学进展相结合,这为其理论提供相当有利的支持,从而使“神经哲学”成为心灵哲学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派别。但是它又排斥当前流行的哲学话语,在神经科学还并未取代民间心理学的今天,丘奇兰德的主张更多的是一种预测或猜想。  相似文献   

17.
将哲学冠以科学或实践之名也许是不合适的,哲学的概念具有最大和最普遍意义,一切哲学的结论只是逻辑的或思维的结论,因而一切哲学都只具有信仰主义的意义;哲学间的对立只是理论或信仰范围内不同观点或不同观念之间的斗争,哲学间的批判也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都是对概念的争论,在科学与实践上都不可能有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常春兰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11-1615
库恩之后,相对主义成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表面看来,主张地方性知识的实践科学观也具有相对主义色彩,但实质上,实践科学观真正超越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实践科学观同样承认并不存在唯一的真理。但是,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属于表象科学观,都主张知识是一种理论表象,而实践科学观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于志新 《科教文汇》2008,(30):279-280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邓小平哲学、本文试从“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实践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独立自主、走自己路与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相结合的实践模式;真理的原则和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实践标准;中国的辩证智慧和富有成效的辩证思维方法”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总结出邓小平哲学理论的发展始终与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密切关联,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和致用性的突出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哲学,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工作中的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维现代化的八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斯比奈特不久前指出:“高科技需要高思维。”他所说的“高思维”.可以理解为高要求、商质量和高水平的思维。斯比奈特提出“高思维”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思维方式要现代化。所谓思维的现代化,就是要摈弃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弘扬创新精神.使思维具有更多的创新能量.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应当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社会性、价值性、精确性、敏捷性、求实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