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海市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是一所“教育局主管,依托体院,体育局支持,学校自主办学”实行四合一管理体制的七年一贯制完全中学。学校以“以博涵养人品,以搏成就人生”为办学理念,以“以教为本,以体为特色,以若干项目为特长,五种功能兼备”(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第一中学成功探索和实践“体教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成为了实践“体教结合”的典范。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金球)、广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田径、乒乓球、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是一所公办普通完全中学.多年米坚持“精神是立校之魂,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强校之路”的办学思路.努力践行“人人可以成才,多样化成才”的办学理念.在航天科技教育、昆曲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体育特色、体育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校在不断做强体育项目特色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体育的文化兴校功能,以“体教结合”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和现代育人理念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办体育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打造现代化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深圳市梅林中学就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文科见长,艺体冒尖”特色学校。体育特长班是梅林中学的特色品牌。笔者通过对梅林中学体育特长班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寻找体育特长班课余训练的对策,形  相似文献   

5.
体育生一入学就具有双重身份。在教练的眼里,他们是为学校、国家争荣誉的“运动员”,而在教师眼里,他们是需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生”。体育专项特长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环境及成长过程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体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各类基层体校及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他们大都从小学、初中就开始练体育,参加过各类比赛,为国家、省及所在学校争得过荣誉。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的“体教结合”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与高水平专业运动队、专业机构(体育俱乐部)联姻,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其无论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增强体育工作的亮点和提升层次,还是对于促进竞技体育融合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学生的文化修养,都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基于“体教结合”的高素质运动员学生培育实践,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运动优势潜质专业化开发与培育、注重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纲要编制与有效落实、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与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沈钢 《上海教育》2007,(5A):7-8
崇明县城桥中学一直以体育为学校传统特色,2002年城桥中学被教育部评为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发扬人的优点,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才干,发展人的特长”为体育工作注入深刻内涵,让学校体育不再单纯解决“健康第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开办了各类体育、艺术特长班,往往走进了"重训轻学"的误区。因此在我校采取的"体教结合"的基础之上,探索体育班化学学科教学的规律,寻找合适的体育班化学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希望能给特长班的其他文化课教师提供好的借鉴,从而提高特长班的整体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于载欣 《广西教育》2022,(2):118-120
本文论述中职学校通过联合政校企协共建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体育课程、组建体育社团、建设师资队伍、构建体育文化等一系列探索,构建出一条体教共融相长、休闲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教学共促、富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沈洪 《上海教育》2010,(7):52-53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是在区委、区府和区教育局提出的“打造知识杨浦,依托高校,建设优质教育集聚区”的创新思路下创建的,是一所融普通教育与青少年体育业余学校为一体的公办完全中学。2003年以来,我们以“依托体院品牌提升学校品位,依托体院师资提升学校师资人文素养与科学底蕴,依托体院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宗旨,结合学校体教结合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体育生一入学就具有双重身份。在教练的眼里,他们是为学校、国家争荣誉的"运动员",而在教师眼里,他们是需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生"。体育专项特长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环境及成长过程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体育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各类基层体校及中学的体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量大面广的基础环节之一.以浙江省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湖州市第一中学从合并到分设的过程进行个案剖析,试图以"体教结合"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从案例中提炼出本层次"体教结合"的理论规律与可行的实践操作规范,作为"体教结合"理论体系中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一、描绘篮图 创设特色 广东省佛山市荣山中学成立于1992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通过广东省国家示范性高中初期验收。建校伊始,学校就提出了“上质量,创特色.为21世纪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的办学目标.力争把荣山中学建成一所“体育显特色、信息见特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完全中学。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模式是探索我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路径,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以来,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在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还有许多问题.总结“体教结合”模式20多年的实践过程,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改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主要功能是既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义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把体育育人的目标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实现人的科学全面发展,强调学校体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论文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探索创新体教模式,充分展现体育育人功效,其研究结果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同属教委部门主管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和体委部门主管的体育传统学校高级中学为调查对象,重点研究江苏省"体教结合"中体、教两部门管理合作亲密性、经费投入力度性、竞赛组织互补性等协同关系,通过对教练员培训,提高训练效率,尽可能减少训练时间,加强学校体育文化,让体育作用成为学校发展的积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徐琳 《教学与管理》2008,(3):115-116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根本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健身、健心、养体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及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增进健康;形成一个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教体结合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重中之重1.转变旧观念,重视大体育观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在现今教体结合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体  相似文献   

19.
崇明县城桥中学一直以体育为学校传统特色,2002年城桥中学被教育部评为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办学理念“发扬人的优点,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才干,发展人的特长”为体育工作注入深刻内涵,让学校体育不再单纯解决“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20.
“4+1”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培养模式是遂昌育才学校为有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体艺“2+1”工程而根据学校实际构建的课堂学习模式。“4+1”模式把一节课的40分钟分成5份,4份(32分钟)根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教师参考用书上的内容进行上课,1份(8分钟)为学生体育兴趣特长的培养时间。对“4+1”学生体育兴趣特长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