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而开始进入心理的闭锁时期,开始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严肃的思考人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同学之间无端的纠纷常会由此而产生。因此,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深入学生的心灵,去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引导他们真诚相待,互相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能愉快地、健康地学习成长。我班有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在化学学习入门阶段的特点: 我了解到初三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和发展,自信心很强;凡能自己看懂的书,能解答的问题,就不想听别人多讲,也不愿意别人提示,自己所想到的总希望能实现,他们渴望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场所,希望我们老师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极其矛盾,他们以往的数、理成绩不理想,因而对能否学好化学缺乏信心,学习没开始就已心存余悸。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既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又没有成年人的控制力和是非判断力.因此,在给学生排座位时,就应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组合各个性格、气质、个性不同的学生,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下面结合中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谈谈笔者对排座位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工作,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细致,工作的主动权就越大,所取得的成效也越明显。 一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方面主要包括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共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等。初中学生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但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尊心强、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等的心理特点则属于他们的共同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便可因势利导。我所带的初三(2)班,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宠儿 ,在学校里和他人交往时常会发生一些摩擦。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一方面渴望对自己肯定的评价 ,一方面又在片面、不够客观地评价他人。因此 ,怎样看待他人是小学生心理成长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与他们交往、合作 ,以及自身个性健康发展。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心理导向课《怎样看待他人》 ,就通过表演、讲故事、看录像、体验等活动 ,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进行了这方面的辅导。  相似文献   

6.
孙德峰  吴飞 《辽宁教育》2013,(8X):33-34
<正>人的一生道路似乎很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而高中阶段就是关键几步中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指导。一、了解过渡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刚从初中迈入高中,有许多不适应,例如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学习上的不适应以及竞争压力过大,他们往往因此而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减弱,从而影响他们的高中三年乃至未来人生的轨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有必要先来了解过渡期学生的心理特点。1.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顾名思义,即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日益成熟,心理上开始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希望别人拿成人的眼光来平等地看待自己,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独立性增强。青春期的问题若不能及时处理、正确引导,将会引起许多问题,所以心理学家又将青春期称为"暴风骤雨期"。  相似文献   

7.
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管理学生、培养学生呢?我的体会是: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初中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时期,思维方法也由小学阶段的一切是老师说了算的“唯命是从”,开始向独立思考、爱提出异议甚至独行其事发展.他们已不满足别人说他们是小孩天真活泼,而是要求别人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别人认为他们会思想,有能力,会办事,这才感到满足和高兴.这种心理上的“成人感”,使他们已经不乐意只听老师的,而要求老师也能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学习、工作.如其  相似文献   

8.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而开始进入心理闭锁时期,开始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同学之间无端的纠纷常会由此而产  相似文献   

9.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10.
施银燕 《福建教育》2005,(4A):37-39
学生们怎么看待课堂出错?他们愿意暴露错误吗?出错后他们的体验是什么?他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又是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来自学生方面的主要障碍1.缺乏自信造成的障碍。还未开始学物理,就听人说"物理难学"、"女生学不好物理",造成部分学生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物理思维的独特性,更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思维障碍。例如,初三(12)班一女生许珍平日害怕犯错,害怕别人嘲笑,在思考、解决问题时,不敢超越常规,人云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青春期,也是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他们精力充沛,对世界充满好奇,开始产生独立自主的观念,非常渴望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正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建立的初期,内心充满了矛盾、焦虑和困惑。初中学生开始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周围同龄人进行比较,希望自己能在同伴中脱颖而出,赢得别人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害怕失败,面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它,但又感到物理难学,很不容易把这门功课学好。如何解决物理难学的问题,我认为,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手段上必须注意学生的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一、求趣心理 求趣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学生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时,他们心理上就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物理内容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往往是新奇的、生动的,教  相似文献   

14.
身体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那么,怎样来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四条标准。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重要的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既不过高地估价自己,也不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教育旗帜.积极主动、科学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界人士的神圣使命.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衡量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当前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笔者以农村初三学生为对象试析之. 1.农村初三学生的心理现状 现在农村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学习方面、考试方面、情绪意志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自私、自卑、偏激、冷漠、逆反心理等.农村初三学生还多了一层茫然、无助、力图上进却找不到成功等心理问题.如果他们带着病态心理升学或步入社会,必然会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有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要更好教育农村高一学生,必须深刻了解其心理特点。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农村高一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独立性与依附性并存心理。伴随着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7.
王芳 《考试周刊》2014,(44):180-180
正"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以他们为中心。学生如同温室的花朵,心理脆弱,承受力差,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欠缺,自信心不足,过多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言行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无聊、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朋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职生还存在一些问题:(1)心理素质低。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自负、虚荣心强、自以为是,另一方面承受力差,存在自卑心理。(2)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于每届初三学生,我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他们在初中开始阶段英语基础未打好,到初三时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扭转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是十分必要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提高初三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素质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但不是知识掌握的必然结果,而是通过学生能动地参与活动形成的。因此,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心理研究,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提出方法和措施,使学生的参与心理状态处于积极状态,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为此,我们在初三年级三个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你是否喜欢上语文课?(2)你是怎样上语文课的?(3)你认为语文课应当怎样上更好?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在被调查的153人中,喜欢上语文课的34人,不喜欢上的有111人,还有8名同学回答则是无所谓喜欢、不喜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辨证的统一,因此,教学研究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作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透学法。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此谈四点粗浅的看法。一、引导学生比较初、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异同,搞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初三学生进入到高一后,在心理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大多有一种自豪感、成年感、新鲜感,勉励自己作出新的努力,取得好成绩,让别人承认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