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中国现代学整体教学的内涵,现实依据,理论基础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应全面客观把握文学四要素,做到以作品为中心,熟悉了解作者,进入历史现场,实现诸要素之间的共生互动,这样既能探究作品的内部构成和艺术表现,又可以考察作品与其它因素的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有些情况下,教师应特别注意作家介绍和背景考察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而以“人的文学”为中心,则不失为一可行之法。因为以“人的文学”为中心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既代符合现代文学的实际,也为本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支持。此外还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素质的综合需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通过多种途径在文学中表现音乐,如声音、结构、主题(以及将三者综合起来的意象)和语义,等等。他们的音乐化创作表明:各门艺术是可以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文学可以成功地模仿和表现音乐,因而丰富表现技巧,创造新的文学风格和类型。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学》课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文学审美充实课堂教学,是促进《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以具体文本为依托,凭借文本媒介的感染力和诱发力发挥课程的审美功效。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专注于艺术文本的情感观照,摒弃了物质功利的妄想,情感在心无旁骛的自由空间中得以净化。媒介空位的存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文本的主观意向性召唤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想象,拓展了其思维视野。文本的品读有助于受教者保持超越性的人生态度,高扬从容乐观的旷达精神。审美教学促进了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维、理想追求和行为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何运用开放性观念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教学这个角度比较细致地探讨了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艾华 《教育与职业》2004,(17):56-57
一、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三大原则1.合理评价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任何时候,学术界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总是有差异的,如果没有分歧,没有争议,那就是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学术水平也难以提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在国内至少是没有人从根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如何改革并建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新概念这一中心 ,试从把握学科特点、更新教学观念、着眼创造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广而论之 ,以探索提高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质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个性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年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那时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品还主要停留在个性研究的层面上,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联系,构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却不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由国家领导机关通过政治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它构成的是国家社会事业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自身的组织,是通过科学(学术)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开始发展起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表现在:无"我"、无"理",而有"道"(整体性),体现了科学研究(学术)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适当引入英语元素是值得鼓励的探索,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言更是如此,原因首先在于英语在中国的流行史,本身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了若干篇可以配合教学使用的英文文献,并认为教学中通过以不同方式使用类似这样的英语文献,可以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并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作为非工具类的学科,在经济转型时期日趋边缘化。面对这种教学困境,该课程价值定位应坚守以“人育”和“美育”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应淡化文学史知识,以文本鉴赏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师生互动,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该类课程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还存在语文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倡导和研究文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范式,能够纠正长期以来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并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赏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具有转型意义的代表作,其以“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视角为关注点,摆脱了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唯“阶级论”是从的理念.“现代”一语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更是价值取向变化的标志.“现代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应用凸显的不仅是语言,更是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受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影响,大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建立一种宏观的标准和模式,即应该着重对现代文学"人"的建构的成就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具体的诠释应该分别地着力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文学形式和现代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的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存在种种不足,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和应对。只有充分考虑其人文性、审美性、研究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技术与技能、文学史与作品选等合理结合起来,从而强化其实践性、应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微观实践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中文系的学生不是怀着对文学的虔诚进人大学的。教师必须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教育教学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在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时,“问题式”教学就比较关键与重要。“问题式”教学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促使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云 《安康学院学报》2014,26(6):115-119
为使学生切实提高文学修养、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必要进行层级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包括以文学作品解读为主、文学史为辅,新发表文学作品解读与经典作品解读相结合的二元板块式教学内容;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讲、演、评为主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以阅读、文献整理、课件制作、讲评、小论文等为主的多元作业模式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全程立体式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