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主体论》是一部编辑学理论的创新之作。她是编辑学研究的本体回归,以哲学的视野抽象编辑学的范畴,探究编辑活动的规律,构建编辑学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评价了《文艺学范畴论》一书的特点,即:高度重视由微观而宏观的研究;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认为本书为马克思文艺研究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春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总目》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春容”不同,“肤廓”和“咩缓”是《总目》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固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是台阁之作通常为应制和应酬之作,多属非纯文学性质,“咩缓”的特点是宽绰舒缓,不急促,不粗厉,明人审美不尚“咩缓”之音,主要由明王朝的国家气运所决定,这种审美倾向后来被四库馆臣在《总目》明人别集批评中所借鉴,但馆臣之论多有偏颇,有待辨正。  相似文献   

5.
与《文赋》和《文心雕龙》,《文笔式》《论体》论风格分类和解释,以及各种文体的风格要求都不一样,并且提出"六失",侧重点有所不同,更符合文体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和艺术辩证法。《定位》论文章谋篇布局,和《文心雕龙》也有不同。《定位》论文章体制大小更为具体,论及句式长短与声之缓促的关系,把章句安排和"势"结合起来考虑。这反映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其思路在更方便地指导实际创作。《论体》和《定位》都带有创作指导性质,反映诗论由理论向实用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是人类文化建构的社会代表,这是编辑在对人类文化选择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主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思想成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利用一定的传播渠道和手段,才能保存下来,传播下去,编辑活动正是使人类文化能得以留存和传播的中介。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不是配角,从社会分工意义上讲,编辑是本职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文选》“设论”类共选录了三篇作品,从文体归属来看,应当归属于赋体文学.具体而言,“设论”类形式上的“设问而答”、题材上的“士不遇”、体物“铺采摘文”和写志“识时知命”均为赋体文学特征,故《文选》“设论”类可视为赋的再分文体.  相似文献   

8.
《尚书》中的"诗言志"说,是最早关于《诗经》与人性情关系的命题,是与中国古代道德心性观念相关的思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献和西周中后期的金文资料中,有丰富的道德心性思想资料,这些是《诗经》心性思想的来源。这种思想认为,《诗经》是道德思想的载体,是培养人道德品性的工具。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主张通过《诗》《书》学习和道德实践,将仁、义、礼、智等德行转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完美的人格。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人的德性是什么,以及怎样用《诗》《书》陶冶心性的问题。这些观点涉及《诗经》道德心性思想的文学功能的社会实践,后代《诗经》研究,也是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创作主体的才性问题普遍受人关注,但凝结为以"才"为核心的范畴集群是在唐以后.唐人的"尽才"思想以及圣人、风俗、天地"养才"的观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宋以后,因道与文的分途发展,文人的自尚宗趣与自觉独立,使得"才"的讨论脱开了政教束缚,走向更精细的境地.基于"才"的酝酿、发扬与呈现竭尽幽微与特殊,时人将兴趣更放在难以究诘的"天地养才"上,由此演成传统文论中主体理论与主体论范畴的极大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长期为他人作嫁衣而自己学术研究硕果累累的年轻学者的编辑学著作。联系作者的经历、学养、治学态度和路径来看 ,该书形成的特色会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作者将学术创新放在首位 ,而不胶着于建构理论体系、框架。在一般人看来 ,提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框架似乎是对这门学科的最大贡献。而作者显然无意于此。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 ,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直接建构学报编辑学的理论框架 ,而只是为这一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素材。自 90年代以来 ,已经先后有几本旨在建构学报编辑学框架的专著出版 ,如陈正夫等主编、北京…  相似文献   

11.
李源 《学语文》2006,(6):37-37
《文心雕龙》是刘勰“弥纶群言”铸就的写作理论巨著。它立足于创作实际,广泛汲取了此前丰富的中国写作思想资源.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独有的写作理念与写作经验。其中,把人作为论文的聚焦点,从人出发论文.是《文心雕龙》主题中至为精彩的一笔。它与现代写作学中强化写作主体对写作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技能的宏观控制思想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是以对“主体”范畴的重构为逻辑起点的,其内容包括:生态主体与现代理性的结合;道德规范与“生态语境”的嵌合,以及价值指向递进到生态整体的层面。同时,超越并不意味着抛弃而是在更宽广“意义框架”中的理解和定义,而这正集中体现在“主体”手段与意义间的模式的转换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尚书》历史思想研究还远不够深入。《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主体论非常重要,它们主要包括"历史本在""君民同为历史主体"和"民为神主"几方面,这些都与《圣经》等西方早期文化经典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在对编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中,胡风为编辑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奠定了超乎单纯自我牺牲的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些使得他的编辑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胡风的成功经验表明: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述经”和“叙理”是刘勰论体观的两个重要方面。“述经”不能离开“叙理”单独存在;“叙理”立论须依据包括“述经”在内的各种学说。另外,观点新颖、论证周密的论文能够得到刘勰的高度评价。嵇康《声无哀乐论》不依傍儒家学说立论,说理缜密,富有创见性,因此颇受刘勰好评。  相似文献   

16.
孔祥勉 《文教资料》2011,(18):110-111
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学者恶评不断。但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从君王的角度出发,为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方针,因此,他的道德观点散发着理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的世界》是由自称“编辑老兵”的美国人格罗斯主编的、集30多位“资深编辑”而成的“多人文章的合集”。该书自1962年问世以来,经1985年和1993年两次大的修订,“已经成为美国编辑艺术和技巧的标准版本”(p1。中文版页码,下同)。该书中文版(齐若兰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分3个部分共38篇文章)就是根据1993年修订版翻译而出的,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了中国编辑学界的推介、讨论与评议。  相似文献   

18.
试用“体”、“用”范畴探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借用“体”、“用”范畴探讨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并在回顾“通专”之争进行思想溯源的基础上,对大学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从中提炼出“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基本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古赋辩体》之后的元朝赋论大都深受祝尧“祖骚宗汉”复古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们对祝尧所论也多有补益。有的对其未曾涉及的领域有所论述。有的对其偏颇与矛盾之处有所更正。有的还扩大了学习古赋的范围。虽然这些赋论由于缺乏系统性。历来关注较少,但对于元后期辞赋的复古思潮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价值,可视为对祝尧赋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追求真理的目的,不仅启迪了编辑主体的道德认识,还陶冶了编辑主体的道德情感,磨炼了编辑主体的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