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古”印度     
课本第95页:“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表述与课本第69页“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表述有出入。“印度”和“古印度”不是同一概念。古印度是历史地理名词,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今尼泊尔)而不是“印度”。张骞通西域前,西域某些国家已经信奉佛教。可见,佛教传入西域是在西汉前期;传入内地是在西汉末年。课本第69页的表述更为严谨。“古”印度$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40页:“派兵攻打越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攻打”不可能促进而只会破坏经济发展。根据课本第64页,越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1)秦设三郡,社会安定;(2)从中原移民50万;(3)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生产技术传入。“攻打”不能促经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3.
佛教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宗教。随着佛教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些成语,有的来自汉译佛经,有的来自我国佛学家著述的禅宗典籍。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佛教成语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例如:  相似文献   

4.
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深入到民间,形成了典型的民间佛教信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今民间佛教信仰盛行的原因:佛教本身教义的教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家政策,社会现实的需要,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64页 :“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 ,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 ,课本第 65页 ,又说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人”。鲁班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战国初期 ,有人推论他出生于春秋末年。课本两处说法应一致。“战国初期”?“春秋末年”?$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64页 :“战国初期杰出的建筑师鲁班 ,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紧接着 ,第65页小字中又说 :“鲁班 ,又名公输般 ,春秋末年鲁国人。”无论怎么说 ,两处表述都应一样才是是“战国”还是“春秋末年”?$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7.
<正>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佛教发端于印土,而传播及中国、日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佛教约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但直至七世纪末经能的佛教中新运动才使佛教真正中国比,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它以后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主流,并渗透  相似文献   

8.
<正> 佛教产生于印度,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年(公元一世纪)。其传入的主要路线有三条:一是由天竺(今印度)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新疆传入;二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西南半岛传入;三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经缅甸传入。公元二世纪五、六十年代(汉恒、灵二帝之世),安息僧安世高、大月氏僧支谶等相继来中国,在洛阳翻译佛经,汉人  相似文献   

9.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当西汉末东汉初传入我国,与我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宗教。在近两千年的岁月中,佛教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天文、医药、建筑  相似文献   

10.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第77页,出现了一幅河南洛阳白马寺的插图(如下图),图下释文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建。”笔者认为,依据现在的史料,释文中“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已不合时宜,换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或“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右窟艺术,就是佛教艺术。佛教从西汉末年开始由印度传入我国后,经历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艺术随之获得迅速发展。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石窟寺,也在全国许多地区相继兴建起来。甘肃自汉武帝建置河西四郡后,成为汉唐“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前哨。这为甘肃石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处于地方割据的政治局面,这些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们,大多信奉佛教。他们利用佛教来欺骗  相似文献   

12.
课第204页:“雍正帝时,又实行‘摊丁入亩’……这样,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人头税是唐以来才实行的吗?课本第48页:西汉时“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四项负担:……二是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可见,至少西汉时就有人头税。“人头税”的实行在唐以前$山东省蒙阴一中@宋炳福$河北省新乐一中@史丽萍$山东省聊城一中@张凌琬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已经广为人知,这里不再赘述。考生接受了十多年的中小学教育,在作这“心灵的选择”时,心中各种文化奔涌而至,产生了剧烈的碰撞,碰撞出眩人眼目却又难以名状的火花,令人莫衷一是。古今文化的观照“人之初,性本善”“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中国就成了佛教大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古人尊佛之盛况。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要说“山不在高,有佛则名”。武汉归元寺、杭州灵隐寺、开封相国寺,都是全国人民争相朝拜的…  相似文献   

14.
“黄瓜”始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原名“胡瓜”,现一般认为因西汉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而得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8卷(菜部三·胡瓜》载:“张骞使西域得种,胡名胡瓜。”那么“胡瓜”从何时改称“黄瓜”的呢?唐吴競《贞观政……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选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课本第6页注①:“[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静坐默念为修行方法。”这注释的前一句固然没错,后一句却大谬不然。据《辞源》的介绍,禅宗乃是佛教之别派,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后以衣钵相传,历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徒神秀、慧  相似文献   

16.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桓帝末年开始汉译佛经。近两千年的译经历史中,佛经的汉译对中土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语言与中土语言不同,与佛教原典语言也不同。它不但弥补了中土文献的不足,很多新词新义都能在佛经文献中找到更早的例证。80年代以后,词汇学界将研究重点转向佛经文献。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佛经词语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89页:“为以后隋唐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应改“隋唐”为“隋朝”。课本第99页:“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不是“隋唐”统一中国。“隋唐”与“隋朝”$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9.
“黄瓜”原名“胡瓜”,现一般认为因西汉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而得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8卷《菜部三·胡瓜》载:“张骞使西域得种,胡名胡瓜。”那么“胡瓜”从何时改称“黄瓜”的呢?唐吴競《贞观政要》第6卷《慎所好》载:“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唐杜宝《大业杂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在这里“经”所体现的宗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唐朝初年2.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大型石拱桥,下列古代著名工程中,与其同一个朝代建成的是【】A.都江堰B.大运河C.长城D.紫禁城3.小明陪爷爷到医院看中医,在医生开的药方中看到了“柴胡”这一药名,小明如果想了解这味药的特性,应该查阅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伤寒杂病论》4.闭关锁国曾经是清朝的基本国策之一,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